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基础化工行业新材料产业深度之一:开启大航天时代

来源:国海证券 作者:李永磊,杨仁文 2022-11-10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商业航天定位:与传统航天形成优势互补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可分为人造卫星、运输火箭、载人航天、空间站和深空探测五个领域。人造卫星与运载火箭商业价值高,下游应用广,市场化充分,是商业航天涉足的主要方向。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定位于传统航天的补充,聚焦于小载荷、低成本的灵活发射。与传统航天相比,除活动主体不同外,在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方面差异较大。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空间稳步提高,中国具备后发优势据SIA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达到了3864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卫星产业规模占比72%,主要分为卫星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四个板块。卫星服务与地面设备制造板块占卫星产业规模比例超九成,各自已形成千亿级美元的市场规模。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板块,受到星座组网的需求牵引,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2015年中国航天产业首次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出现了一大批民营航天企业。未来商业航天能否高速增长,取决于政策支持、资本投入和盈利闭环的商业模式。

国内商业航天产业生态逐渐完善,“星箭”企业受到热捧商业航天产业链分为上游卫星研制,中游火箭发射服务与地面设备制造、下游的卫星应用与服务。当前各个板块均培育了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中国航天科技、科工集团)相互补充,形成了初步的产业生态。现阶段中国商业航天的投融资,主要集中在卫星制造和运载火箭两大板块,融资占比将近80%。从融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到B轮之间,大量商业航天民营企业仍在发展的早期,处于技术积累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

受到星座组网的牵引,卫星与火箭的需求大幅提高,给航天级新材料带来了显著增量超轻质合金(铝合金、铝锂合金、铝蜂窝夹层结构板)、耐高温合金(钨合金、钛合金、镍基合金)、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CFRP)、聚酰亚胺(PI)薄膜、特种功能涂层、芳纶纤维、纳米气凝胶等,已广泛应用于火箭结构与动力系统,卫星机械、热控与电源系统,宇航服、火星探测器等。

产业化渐行渐近,以下板块企业或受益卫星制造商:银河航天、微纳星空、时空道宇等;火箭发射商: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

原材料与零部件:天兵科技(推进剂与推进系统)、爱思达(结构设计)、驰宇空天(金属陶瓷材料、涡喷发动机)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融资金额不及预期风险;研制项目失败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全球疫情风险;相关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影响。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航天科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