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汽车热管理迎来量价双升。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市场规模分别为1087亿元、706亿元,2022-2025年CAGR分别为25%、29%。
量:“政策托底”叠加“供给催化”,看好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政策端,新能源汽车促销费、“双积分”考核趋严,车企继续发力新能源市场;供给端,电池技术变革带来续航提升,自主品牌引领推出低油耗、高动力性能的混动车型,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攀升。
价: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远比燃油车复杂,ASP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新增电池冷却板(Chiller)、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等核心零部件,以及部分集成化组件(如集成阀门、歧管、水壶等),ASP提升至7980元,为燃油车3.4倍。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发展可以划分为三阶段,总体朝着高度集成化方向演进:1)单冷配合电加热,早期乘员舱采用蒸气压缩循环制冷和PTC制热,电池采用空冷,各子系统独立;2)热泵配合电辅热,乘员舱引入热泵空调,液冷逐步成为电池热管理的主流模式,对电池与乘员舱回路进行简单整合;3)宽温区热泵与整车热管理一体化,通过合理增加二次换热回路,对电池电机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提升了热泵的环境适应能力,乘员舱、电池、电机热管理回路进一步整合。
动力电池:液冷逐步替代风冷成为电池热管理的主流方案,直冷是未来发展方向。乘员舱:热泵空调渗透率快速提升,电池电机余热回收利用、HVAC模块增加PTC辅助加热、CO2热泵空调是提高低温环境下热泵空调制热效率有效途径,预计后者是空调热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电机电控:液冷是主流,油冷是未来趋势。最后,通过换热器与管路连接实现上述回路的耦合。
传统燃油车热管理市场集中度高,日本电装、韩国瀚昂、法国法雷奥、德国马勒等CR4市占率超过50%。国产热管理厂商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技术快速迭代,叠加成本优势和快速的响应能力,迎来崛起良机。
全球热管理市场呈现极强的属地化特征,国内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明显,渗透率远高于日韩;叠加成本优势和快速的响应能力,国产热管理厂商有望快速切入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国产热管理厂凭借在阀门、换热器、管路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优势,逐步向模块化集成供应商转变,单车价值量大幅增加,市场份额快速爬升。
投资建议: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赛道有望迎来量价齐升,国产供应商迎来发展黄金期。建议关注三花智控(电子膨胀阀等阀类)、银轮股份(换热器等)、中鼎股份(管路等)、盾安环境(大口径膨胀阀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变革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