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 电子整体行业景气度下滑,盈利能力下滑。电子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338.21亿元,同减 7.44%,归母净利润 888.56亿元,同减 37.57%。Q3实现营收 6939.48亿元,同增 4.27%,归母净利润 262.80亿元,同减51.30%,行业景气度下滑。Q3毛利率为 14.01%,同减 5.79pct,环减0.7pct,净利率为 3.69%,同减 4.35pct,环减 1.3pct,盈利能力持续下滑。整体来看地缘政治冲突、高通胀、疫情反复等多因素叠加,消费电子终端需求持续低迷尚未回暖,影响相关子版块表现;而美国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制裁加码,国内半导体上游环节自主可控的需求加速,对应细分板块业绩表现亮眼;除此之外,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仍较为旺盛,与国产替代趋势相关的高压连接器、功率半导体板块业绩同样表现优秀。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设备:零部件 Q3营收 31.01亿元,同增68.52%,环增 55.41%,归母净利润 4.03亿元,同增 67.72%,环增58.14%;材料 Q3营收 34.32亿元,同增 23.45%,归母净利润 13.83亿元,同增 29.24%;设备 Q3营收 81.85亿元,同增 66.12%,归母净利润18.55亿元,同增 118.02%。在国内自主可控加速背景下,随着下游国产设备厂商扩产,机械类零部件及材料率先突破,国产化快速推进,国内半导体零部件及材料优质厂商有望加速渗透,迎来份额和业绩的双重增长。设备端外部制裁措施升级催化自主化进程,国内晶圆厂有望持续逆周期扩产,推进产线建设,上游设备的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推进。
功率半导体:功率半导体 Q3营收 128.03亿元,同增 16.21%,归母净利润24.20亿元,同增 14.44%,受益于新能源需求旺盛叠加国产替代逻辑。功率半导体下游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目前来看,新能源相关需求依然旺盛,工业需求稳中有所下降,消费级应用需求持续疲弱,看好中高压器件(碳化硅、IGBT、超级 MOS)及新能源应用占比较高的公司。碳化硅需求大幅增加,我们认为,车用、充电桩、储能等领域对碳化硅需求持续加大,电动汽车 800V 是大势所趋,碳化硅上车迎来大发展时代,随着成本的下降,碳化硅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等领域应用快速渗透,特斯拉、比亚迪、小鹏 G9、蔚来 ET5/ET7等搭载碳化硅车型快速放量,带动碳化硅需求急剧上升,继续看好碳化硅衬底、外延、芯片器件产业链机会及重点公司。
汽车电子:前三季度营收 2375.25亿元,归母净利润 136.50亿元,Q3营收960.05亿元,同增 53.95%,归母净利润为 960.05亿元,同增 53.95%,主要汽车连接器细分版块受益于电气化,业绩持续高增,前三季度营收1819.45亿元,同增 63.40%,归母净利润 104.22亿元,同增 36.96%。
设计/元件/消费电子/光学:设计 Q3营收 230.78亿,同减 10%,归母净利润 29.46亿,同减 53%,加权平均库存月数 8.62个月,同增 99%,环增26%;元件 Q3营收 623.10亿元,同减 35.66%,归母净利润 62.54亿元,同减 17.95%。消费电子 Q3营收 3145.74亿元,同增 0.13%,归母净利润174.59亿元,同减 8.36%。光学 Q3营收 1629.46亿元,同减 24.01%,归母净利润-50.81亿元,同减 134.86%。
推荐组合:长川科技、新莱应材、江丰电子、斯达半导、纳芯微。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手机销量低于预期、智能化配臵不达预期、美国对于中国半导体制裁升级的风险、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