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学习二十大报告看高质量发展之:电子行业,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国产替代正当时

来源:东海证券 作者:周啸宇 2022-10-27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投资要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多次提及科技创新理念,并指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速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电子产业自主可控是国家走向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是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因此,我们认为,国产替代依旧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主旋律也是产业最大的机会,未来国产替代将有望逐年提速,尤其是国产化率较低的相关半导体设备以及材料等领域。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数据,中国半导体市场销售规模从2014年的913.7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9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3%,预计未来仍将持续增长。伴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持续扩容,半导体行业国产化率有一定的提升,但半导体设备及材料领域国产化率仍维持较低水平,国产替代空间巨大。1)半导体设备方面,根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销售额为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385.5亿元,同比增长58.71%,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但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为20.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半导体材料方面,根据中商产业数据显示,我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从2017年的7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94亿美元,国产化率不足15%,随着我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中国半导体材料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7亿美元,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中美科技摩擦的背景下,技术封锁将提速半导体行业国产化替代,虽然先进制程短期内较难实现突破,但部分国产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加速渗透。未来随着相关“卡脖子”的技术攻坚与突破,国产替代将有望进一步打开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企业的成长空间。

我们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0到1的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市场尚未打开阶段,例如,在光刻机(EUV)领域,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研发已取得一定的突破,未来将有望打破芯片垄断,国产化需求巨大;二是1到N的产品种类突破,国产替代初开阶段,例如,在CVD以及PVD领域,美国应用材料(AMAT)公司在相关领域能够分别提供12种和16种不同的设备,而我国北方华创能提供的对应产品品类相对局限,此阶段国产化需求随着产品更新迭代有望进一步打开;三是已实现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加速渗透阶段,例如,半导体材料中的抛光垫以及抛光液等,国产产品性能可对标海外产品,此阶段国产化需求加速渗透;国家对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国产化扶持态度明确,加快本土半导体设备及材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自主发展,未来有望逐步打破垄断局面,国产化替代则进一步为各阶段企业奠定一定的发展基础。

综上,我们认为,我国半导体行业整体国产化率偏低,虽然中美科技摩擦加剧,但在国家鼓励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政策下,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国产化将有望提速,已有相关技术储备,且具备产能规模优势的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中美科技摩擦升级风险;

政策估计不及预期风险。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北方华创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