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的召开之际,六大国有银行、头部险企与头部券商密集发布关于服务实体经济的公告。这是金融机构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积极响应,标志着金融机构管理层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理念上形成高度统一,对整个金融行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见的是,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围绕金融服务实体,金融监管的推动力将会更大,金融机构的责任感将会更强、积极性将会更高,金融实践的渗透度将会更深,效果将会更明显。
回顾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路径,行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监管理念逐步在金融系统内形成共识,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从2017年的金融强监管,到2018年资管新规,再到后续多个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高风险金融业务的稳妥处置,彻底扭转金融脱实向虚、风险积聚的苗头。另一方面,信贷政策配合产业政策,地方政府平台与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同时,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资本市场围绕新兴产业、国家战略产业、薄弱市场主体推陈出新,引导金融行业加大对上述领域支持力度。
行至今日,金融体系已从上至下形成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良好氛围。我们认为,未来实践层面,金融更好服务实体将从两个维度进一步深化:一是金融行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二是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更同步。前者要求金融行业加大国家战略领域的支持力度,后者突出实体经济优先原则,要求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就金融行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而言,透过党的二十大报告,不难发现两个发力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绿色发展”。这与近年来金融机构的实际行动相呼应。从银行业务来看,上述领域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近年来实现高速增长:高端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与绿色债券增速远高于总资产增速。从资本市场来看,科创板、北交所的快速扩容,让更多符合新兴产业、战略产业的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直接融资。看未来,这些领域潜在增长空间依然很大,当前相关领域的金融资产占比依然较低,高增长态势持续性良好。
就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更同步而言,比较直观的着力点是继续推动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让利。现实基础也支持金融行业进一步让利:第一,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增加值占GPD增加值的比重约8%,较2012年提升约2.3个百分点,与其他行业相比,属于提升幅度较大的行业;第二,2020年至今,受新冠疫情、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实体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明显高于金融行业。让利重心依然向中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市场主体倾斜,这要求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的量、价以及中间业务手续费方面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此外,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更同步也意味着金融创新不是现阶段的优先选项,但利用好科技手段,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切实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仍受鼓励。
对金融机构而言,金融服务实体的纵深推进也将催生新的转型发展机会。大型金融机构将更好发挥头雁效应,机会更多存在于中小型金融机构,由于资产包袱较轻,通过加大对高增长领域的布局力度有望实现良好的转型效果。具体到银行业,认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区域性银行发展前景良好:一是区域经济基础扎实,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具备优势,这意味着本地银行的客户基础和信贷资产增长空间有保障;二是房地产行业占经济比重较低,地方财政充盈,这意味该两大领域资产安全性更高,同时规模增长受到的制约更少;三是公司治理完善,风控水平良好,这将有利于规避激进扩张风险。
风险提示:房地产领域风险急剧上升,宏观经济快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