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政策在三大领域持续改善: 1、 高值耗材 & IVD 集采规则完善、降价趋于温和; 2、 国家设立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 带来需求释放; 3、 创新药医保谈判简易续约规则出台, 降价幅度逐步温和且更可预期。
(1) 中成药集采对独家品种影响很小。
2021年, 湖北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未纳入中药独家品种;
2022年,湖北中成药省际联盟第二次集采仍未纳入独家品种。
(2)医保“简易续约” 规则减轻创新药降价预期。
2022年 6月 2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 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提出协议期基金实际支出未超过基金支出预算 200%的独家药品可以“简易续约”; 10月 12日,提出“将新增适应症纳入简易续约考虑范围”。
(3) 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
2022年 9月 3日,《国家医保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 4955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创新医疗器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4)口腔种植牙价格治理优于预期。
2022年 9月 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规定三级公立机构种植牙医疗服务费 4500元,且能上浮 20~40%,民营机构对比本地区公立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此前参考宁波市种植牙价格治理案例, 悲观预期种植牙总包收费限价可能为 3500元,《通知》限价优于预期。
(5)冠脉支架续约相比首轮集采价格有望涨价。
2022年 9月 9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续期,规定产品最高有效申报价为 798元/个、伴随服务最高有效申报价为 50元/个,申报价格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即可确定为拟中选产品, 较 2020年11月冠脉支架首次集采的国产品牌中标价上涨 6%~70%。
(6) 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落地,降幅符合市场预期。
2021年 12月《关于开展脊柱类医用耗材相关企业领取数字证书工作的通知》发布,脊柱耗材国采启动; 2022年 7月集采方案正式公布; 9月 27日公布集采中选结果,降价幅度符合市场预期。
(7) 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
2022年 9月,卫健委响应国常会决定,发布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 据迈瑞医疗公告,全国已上报超过 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重要资金来源。
(8)电生理集采方案好于预期。
10月 14日, 福建省等 27省省际联盟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 1号)》,组套降幅大于等于最高有效申报价的 30%即获得拟中选资格,单件产品降幅大于等于最高有效申报价的 50%即获得拟中选资格,好于预期。
(9)肝功生化试剂省际联盟集采亦可能优于市场预期。
回顾过去 1-2年医药行情,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对医药产业政策(尤其是集采政策)的悲观预期是导致行情较为弱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期口腔种植牙价格治理优于预期、福建等 27省心脏电生理集采、江西等 22省肝功生化试剂集采、创新药医保谈判“简易续约”以及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等利好政策频出,带动行业整体投资价值显著提升。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方向:
一、 推荐重点关注高值耗材 & IVD。 高值耗材(如冠脉支架、骨科耗材、心脏电生理、主动脉覆膜支架、血液灌流器等)以及 IVD 试剂等医疗器械各个细分方向过去几年持续受到国家或地方集采影响,市场对集采政策的悲观预期驱动主要标的股价大幅调整。展望未来,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持续优化,市场预期有望持续改善,相关上市公司亦有望实现估值回归。
二、 推荐重点关注医疗设备方向。
(一)医疗设备施行招标采购模式。
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固定资产,为医院自主招标采购,目前医疗设备仍为医院成本项、由医院实行自主招标;此外,医疗设备出厂价并未虚高。
(二)国家政策推动医疗设备实施进口替代,医疗设备实为享受政策红利的少有医药细分行业。近年来,国家推动医疗设备进口替代的政策导向愈发显著,一方面有利于节约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进口替代持续推进中,国产医疗设备已逐步实现技术迭代升级。
(三)需求端催化:国家推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目前各地政策推进速度快、力度大,预计今年 Q4订单即有望快速增长。
三、 推荐重点关注中药 OTC 方向。 政策支持、产品提价、头部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渠道库存周期弱化,四大利好驱动中药 OTC 板块行情。
(一)中药注册审批改革、《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等体现了政策从药审、医保、卫健、人才全方位呵护中医药发展。
(二) 2015年发改委取消药品价格行政定价后,中药 OTC 产品具备自主定价权,重点产品能实现量价齐升。
(三)线上销售占比迅速提升,因为线上无法实施终端拦截,龙头品牌线上份额超过线下,驱动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品牌集中。
(四)由于近年来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飞跃,大中型中药 OTC 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自有“进销存管理系统”,并实现与渠道和主要终端的信息系统互联,从而实时掌握产品在渠道的进销存状况,驱动公司业绩稳定性大幅提升。
亦可关注消费医疗和 CXO 等方向。消费医疗行业空间广阔、高成长性、量价齐升等长逻辑未发生变化, 近期相关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未来有望受益于疫情影响缓解、消费好转。 CXO 板块全球医药外包产业转移大趋势不变,凭借中国本土工程师红利、完善的化工产业链、丰富项目经验等优势,国内 CXO 深度参与全球创新药研发供应链。
集采和创新药医保谈判规则优化,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带来需求释放,医药政策持续优于预期,维持医药生物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关注个股: 1)高值耗材: 建议重点关注惠泰医疗、 微电生理、心脉医疗、 南微医学,亦可关注健帆生物、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等; 2) IVD: 建议重点关注安图生物、 新产业、迈瑞医疗,亦可关注迈克生物、亚辉龙、万孚生物、基蛋生物等; 3)医疗设备:
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 联影医疗、 开立医疗、 澳华内镜、 海泰新光、奕瑞科技; 4)中药 OTC: 建议重点关注华润三九、 同仁堂、 健民集团、 华特达因,亦可关注寿仙谷、羚锐制药、 马应龙、 江中药业、 东阿阿胶等; 5)消费医疗: 建议关注爱尔眼科、 通策医疗、 固生堂、 欧普康视、 爱博医疗、 我武生物、 长春高新、 安科生物等; 6)CXO: 建议关注九洲药业、 药石科技、 药明生物、 凯莱英、 药明康德、 美迪西等。
风险提示: 政策改善不及预期的风险; 医疗新基建不及预期的风险;
疫情影响超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需求不足的风险; 海外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