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周思考:同样的结果,不同的出发点。
压货是厂家完成业绩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为了使经销商配合承接更多的商品,厂家往往会辅以对应的费用政策利诱经销商打款。但若遇到较长期的动销不畅,经销商在面临资金压力的情况下便会低价甩货,从而导致市场价盘混乱,进而影响现有经销商的代理信心及新经销商的进入,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白酒市场接连遇到疫情反复、经济环境疲软等外部影响,消费意愿的表达及频次呈现出较大波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有酒商反映酒不好卖了。当然,从我们实际的调研情况来看,今年各品牌的渠道库存相比去年同期均有小幅提升,但总体仍在酒厂的控制范围内,除个别旺季节点外,主流通单品的批价均保持稳定。厂家深知,维护价盘稳定就是维护渠道利益,做好消费者活动就是通过体验式消费到品牌植入的过程。
站在今年年初,不同酒厂由于规模体量、发展节奏、历史情况、产品结构等不同,分别做出了不同的战略规划,不论是加快回款节奏以应对行业不确定性,还是均匀回款保持渠道稳定,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有过以量换价成功经验的酒企,借助香型优势、大商优势,能够尽早锁定回款任务;经历过压货崩盘的酒企,在缺乏大商模式的支撑下,则更加注重经销商的信心、价盘的稳定、渠道的良性。事实证明,不论采取何种战略选择,在疫情长期反复的扰动后,终究迎来了不同的压力与挑战。前者面对消费疲软、动销放缓、库存提升、批价不稳定等压力,不得以调整发货节奏来稳定渠道,后者则在业绩方面承受市场更多的拷问。虽然各种战略选择的出发点不同,但面对下行压力时,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尊重行业本质、尊重消费者、敬畏市场,一时的业绩是不可持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白酒生意需要厂商的配合互动,而不是单方面的主导,尤其在C 端意见领袖的培育上,越来越需要底层挖掘与聚焦,离不开终端烟酒店老板的客情维护,如何抓住核心消费群体也正是各酒厂在研究的一门课题。
我们已经能看的出熟悉酒企战略选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这对于判断哪个公司先起势是有帮助的。经济形势好,行业上行时候,奋楫猛干,抢占更多市场资金、渠道资源,有利于快速扩张;在经济较为低迷、行业下行的特殊阶段,战略有定力,市场有节奏,踩刹车就是加油门。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如酿一瓶好酒,愈久弥香,坚持长期主义,做马拉松选手跑到最后。
市场行情回顾:本周沪深300 下跌1.9%,价值表现好于成长,SW 低市盈率指数本月下跌1.1%、本周下跌0.4%。截止9 月23 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6809.5 亿元,本周成交净流出61.3 亿元,其中食饮行业上周净卖出8.4 亿元。
板块行情回顾:SW 食品饮料下跌0.8%,跑赢沪深300 指数1.1pct。白酒下跌0.6%,周成交额环比+4.0%,中秋旺季过后,市场对三季度业绩有了一定预期,前期跌幅较多且有一定弹性的区域名酒普遍回涨;啤酒上涨2.2%,周成交额环比+31.4%;乳制品下跌1.3%,周成交额环比+4.0%,贝因美接受调研,嘉必优股价波动;休闲制品下跌1.7%,周成交额环比-8.1%,板块资金面情绪一般;预加工食品上涨1.4%,周成交额环比-14.9%,安井食品和千味央厨基本面稳健,股价逆势上涨;调味品下跌3.6%,周成交金额环比-8.4%,板块情绪受挫,关注调整后的布局机会。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反复、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