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 2022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8亿元,同比增长 2.8%;实现归母净利润 0.5亿元,同比减少 20.7%。分季度来看,2022Q1/Q2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8.9/8.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3.7%/2.0%。
“光伏+新能源车”双引领,SMC 需求景气向上。公司上半年软磁板块的销售收入 2.9亿元,同比增长 23.3%,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16.6%,主要得益于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未来:
(1)全球光伏逆变器装机量高速增长,203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软磁需求量将达到 17.4万吨,2021-2030年CAGR 为 15.9%;
(2)新能源车软磁需求广阔,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合金软磁需求量将由 2021年的 0.42万吨提升至 0.66万吨,国内 2021-2025年新能源车软磁需求量 CAGR为 12.0%。公司拟在山西建设年产 6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软磁材料盈利能力,加强公司软磁板块的核心竞争力。
MIM 行业稳步发展,消费电子行业持续扩张。公司上半年消费电子板块的销售收入 5.8亿元,同比增长 21.4%,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32.8%,主要系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落实了各经营单元的主体责任,降低了上海基地的实际生产占比,经营管理更加精细化,进一步加强盈利能力。
PM 市场前景广阔,汽车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上半年粉末冶金板块的销售收入 8.9亿元,同比减少 11.4%,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50.6%,主要因为二季度上海及周边疫情的影响,导致“长三角”客户尤其是汽车客户的供应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汽车粉末冶金零件市场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粉末冶金汽车零件市场空间巨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亿元、3.0亿元、3.4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32元、0.48元、0.55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674.06%、48.59%、15.08%。综合我们对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分部估值的结果,预测公司 2023年合理市值为 79.90亿元,对应 PE 为 27倍,对应股价为 12.9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项目投产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