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30日,公司发布 22H1报告。22H1公司营收 168亿元(YoY -16.6%,QoQ -59.2%),低于彭博一致预期 12.8%;净利润-2.66亿元,业绩预告为-2.25亿至-2.97亿元,符合预期,同比转亏(去年同期盈利 0.95亿元)。若不考虑资产减值类损失的 3.07亿元,公司 22H1利润为 4100万元。
收入端受疫情和门店数量优化影响同比、环比均下滑较大22H1公司营收 168亿元(YoY -16.6%,QoQ -59.2%),低于彭博一致预期12.8%。根据公司公告我们可以看到,总体营收规模和单店效率均出现下滑。
从总体规模来看,公司受疫情影响,存续门店不能达到全部产能,而公司于 21年底又推出“啄木鸟”计划,主动收缩门店数量,今年以来中国大陆门店净减少数量 181家,总数为 1310家,环比下降 12.1%。疫情叠加门店数量减少导致营收规模同比、环比均出现较大降幅。另外,22H1还发生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 3.07亿元。若不考虑资产减值类损失,公司 22H1利润为4100万元。
从单店效率来看,人均消费、翻台率在全部中国大陆的二线以下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一线城市体现出了较强韧性。具体来说,一至三线以下城市人均消费分别为 117、104和 97.8元(YoY +2.81%,-0.29%,-1.21%);一至三线以下城市翻台率分别为 3、3、2.8次(YoY 0,-0.1,-0.1)。可以看出,一线城市在人均消费上同比出现了增长,翻台率持平,韧性较强,但市场越下沉,运营数据同比下降越大,我们认为这是由海底捞较高的客单价在低线城市的可选消费属性更强所导致的,这种可选消费属性导致其受疫情反复和总体社零(餐饮)疲软的影响更大。而从同店数据来看,一至三线以下城市同店销售额分别为 8.87、36.7、37.4亿元(YoY -11.6%,-18.5%,-15.38%);一至三线以下城市日均销售额分别为 7.47、7.15、6.92万元(YoY -7.49%,-15.9%,-12.0%),一线城市同样体现较强韧性,而三线城市同店数据较二线城市更好,我们推测的原因或为三线和以下城市新开门店效率较存续门店更低。
成本端来看,开支变化与营收变化趋势总体相符从成本端来看,公司营业成本、各项费用与营收规模趋势总体相符。具体来说,22H1公司毛利率 58.0%(YoY +0.30pct,QoQ +1.71pct),我们认为毛利率出现增幅的原因是猪价在 22H1的大幅下降,而定价策略未有大幅改变。
·员工薪酬 59.0亿元,(YoY -17.58%,QoQ -60.3%),占比 35.21%(YoY -0.43pct,QoQ -0.97pct),员工薪酬绝对数额同比、环比大幅下降的原因是随着门店的优化,员工数量的大幅减少,同时占收入比略有下降,说明公司存在降薪可能。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 2.06亿元(YoY +3.52%,QoQ -39.2%),占收入比 1.23%(YoY +0.24pct,QoQ +0.40pct),物业及相关开支同比逆势增长的原因是开店高峰期的优惠租金已普遍到期,因此在数额与占比上同比均逆势增长。
·水电开支 5.60亿元(YoY -19.2%,QoQ -61.6%),占收入比 3.34%(YoY -0.11pct,QoQ -0.20pct),水电开支占收入比稳定,与门店营业规模相当。
我们认为公司费用端总体健康,在疫情和战略收缩期除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逆势增长以外,其他均同步收缩,从占收入比情况看,费用优化程度还要好于营收收缩程度。
短期阵痛不改公司长期线下竞争优势,维持“买入”评级短期来看,公司以线下店体验优秀著称,堂食全面恢复后将首先受益,较一般餐饮企业,业绩弹性更大。中长期来看,不论是疫情、降本增效和资产减值均为经营上的“阵痛”,公司以退为进,关闭经营情况不佳的门店,线下体验门槛依然存 在。综上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做出调整,预计公司 22-24年营收 383/443/501亿元,归母净利润 7.50/30.8/46.5亿元,对应 22-24年 P/E 分别为 130/32/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导致消费受损的风险,降本增较计划成效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