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中国教育信息化,深耕“一核两翼”战略布局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教育信息化重要企业。公司聚焦教育行业发展,为教育行业用户提供教育信息化产品、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和智慧教育服务等。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为12.59%。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1亿元,同比增长45.5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565.64%。2022年4月,公司发布《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首次授予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7.08元/份,考核目标:2022-2024年度合并报表口径下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0、2.60、3.38亿元。
教育信息化入进入2.0时代,“双减”政策打开课后服务新空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已经明确成型并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在我国教育产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1年,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达1634亿元,同比增长9.1%。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教育信息化需求规模达到5111.6亿元,同比增长12.0%。“双减”政策之后,校内课后服务成为承接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看管、教育的主阵地。公司快速落地课后服务产品“鸿合三点伴”,为学校提供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师生互动的端云一体化课后延时服务。
原材料及海运成本下降迎来利润修复机遇,全面落地“鸿合三点伴”1)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公司教育信息化产品于2011年开始进入北美市场,2021年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38亿元,同比增长约91.15%,IFPD/IWB产品在全球教育市场排名第二。2)毛利率有望迎来修复:公司主要原材料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跌,海运费用开始逐渐松动,公司毛利率有望得到修复。3)课后服务:根据公司官网,2022年7月,“鸿合三点伴”业务已与全国23省70市110个区县签约,已覆盖地区学生总数超500万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聚焦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在课后服务领域布局,成长空间广阔。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65.06、72.44、80.2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6、3.53、4.17亿元,EPS为1.22、1.51、1.78元/股,对应PE为18.34、14.85、12.55倍。过去三年公司PE主要运行在20-40倍之间,给予2022年25倍的目标PE,目标价为30.50元。首次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家教育政策风险;教育服务业务开展不达预期的风险;技术创新的风险;境外经营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