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工业机器人Q2旺季后置,疫情&外资缺货加速国产化: 宏观:7月PMI收于49.0%,较6月降1.2pct,我们判断主要受传统生产淡季、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但制造业投资依旧保持较强韧性,看好短期影响消除后制造业景气回升。 中观:疫情影响下2022Q2机器人产销量均有下滑,但6月以来行业已有向好边际变化。6月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4.6万台,同比+2.5%;ABB、KUKA和雅马哈为例的头部企业6月订单量分别同比+30%/+39%/+8%,环比5月也有好转。分下游来看,2022Q2新能源、光伏、医疗和半导体等新兴下游增速相对较快,支持机器人销量增速,而3C和一般工业受疫情和出口受阻影响相对更大而表现不佳。分机型来看,协作、SCARA和大六轴机器人增速较快,新能源产业链拉动效应明显,小六轴机器人和Delta机器人多用于消费和一般工业领域,同比出现较大负增长。竞争格局来看,疫情影响&外资品牌缺货严重,推动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2022Q2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至36.8%,同比+6.4pct。其中头部企业尤为受益,2022Q2国内出货量排名前十中,汇川、埃斯顿和新时达分别位列第4、第5和第9。
他山之石:产业+政策+出口推动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 复盘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我们发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是日本机器人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产业机遇、政策扶持和出口导向是核心驱动力。此外聚焦发那科&安川等日本机器人龙头,我们发现其崛起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1)以运动控制起家,为工业机器人制造打牢基础;2)完美抓住日本机器人黄金发展期,迅速崛起;3)国内市场达到瓶颈后,果断开拓国外市场。
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新能源+国产化双重机遇: 中国是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从三方面看仍有广阔发展空间:1)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机器人密度仍有上升空间。根据IFR,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47台/万人,按照工信部“十四五”规划预测,假设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国内人口基数不变,则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仍有翻倍空间;2)应用场景逐步拓宽,迎新能源历史性机遇,根据我们测算2022-2025年新能源行业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分别为10.2/13.0/17.1/23.3万台,CAGR=32%。3)政策助推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综合来看,根据MIR预测至202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可达43.2万台,2021-2025年CAGR=13.9%。 外资垄断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迎黄金替代期。短期来看,疫情&缺货给国产厂商在交货期方面带来较大优势,同时新能源领域需求旺盛,部分客户会选择国产产品进行替代,国产厂商有望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迅速迭代产品,逐步缩短与外资的技术差距;长期来看,新能源产业链的迅速发展有望改变机器人原有格局。汽车行业长期以来是机器人使用量最大,且对性能要求最高的场景,一直都是四大家族的基本盘。新能源领域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有望替代汽车成为机器人最大应用场景。新能源用机器人对性能要求低于汽车用机器人,且更关注性价比,国产机器人在与四大家族的竞争中会获得更多的优势。
投资建议: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推荐埃斯顿、汇川技术(东吴电新组覆盖),零部件环节推荐绿的谐波,建议关注双环传动。
风险提示:制造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