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2年中报发布,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7.6亿,同比增长 68.5%,实现归母净利润 46.4亿,同比增长 73.3%,扣非归母净利润 38.5亿,同比增长81%。
疫情不改 Q2高增长趋势,H1剔除新冠后整体收入增速近 30%。2022Q2单季度来看,实现收入 92.8亿,同比增长 66.2%,实现归母净利润 29.9亿,同比增长15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1.4亿,同比增长 64.7%,自 2018年以来,公司除了 2020Q1疫情期间外,连续 17季度收入保持环比增长,增长势头显著,且公司近期再次上调全年收入预期至 68-72%,彰显公司业绩增长信心。22H1剔除化学板块的新冠业务后,公司化学板块增速约 37%,整体收入增速约 29%,即使不考虑产能挤占,剔除新冠业务后公司收入增长依然显著。
五大板块共同发力,化学业务提供主要增速。1)化学业务:实现收入 129.7亿(+101.9%),毛利率 41%,其中 CRO 业务 35亿(+36.5%),CDMO 业务 94.7亿(+145.4%),产能持续扩张,2022年 6月常州第二个高活原料药生产车间投产,2022年 7月常州寡核苷酸及多肽生产大楼与流动化学车间正式投产,产能扩张将支撑公司化学板块持续增长;2)测试业务:26.1亿(+23.6%),毛利率 33.6%,其中实验室分析测试业务 18.9亿(+34.6%),临床 CRO 和 SMO 业务 7.2亿(+1.7%),后者受疫情影响较大,增速有所放缓,测试板块安评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 53%,增长显著;3)生物业务:10.9亿(+18.5%),毛利率 38.2%,公司着力于新分子生物学建设,2022H1新分子种类及生物药相关收入同比增长 67%,生物板块占比提升至 19%,新分子业务有望驱动生物板块持续高增长;4)CGT 业务:6.2亿(+35.7%),亏损毛利约 0.7亿,该板块目前已有 7个 III 期临床项目,其中 4个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5)DDSU 业务:4.6亿(-26.7%),下滑主要由于公司为满足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需求进行业务迭代升级带来的短期影响。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医药外包行业龙头,凭借 CRDMO 和 CTDMO 业务模式,业绩屡创新高,预计公司 22-24年营收将达到 388/462/578亿元,22-24年归母净利润将达 88/105/132亿元,按照当前市值 22年 PE 约 34倍,估值仍处低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对公司原料采购、业务开展等方面产生的风险;客户订单执行及市场开拓不达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