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后集采时代,创新为王

来源:上海证券 作者:黄卓 2022-07-1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行情回顾:上周(7.11-7.15日,下同),A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板块整体跑赢沪深300指数0.01pct、跑输创业板综指2.03pct。在申万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排名第19位,整体一般。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下跌5.79%,跑赢恒生指数0.79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排名第7位。本周观点:后集采时代,创新为王第七批集采,60种药品,平均降价48%。7月12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开标。295家企业的488个产品参与投标,217家企业的327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60种药品采购成功,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本次集采结果预计将于2022年11月实施。依然以大品种为主。此次集采药品涉及31个治疗类别,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肝癌、肾癌、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市场规模大且竞争充分的品种向来是集采的重点,据统计,第七批集采品种中,市场规模超过10亿的大品种有18个,包括奥美拉唑、美罗培南、硝苯地平、替加环素、奥曲肽、伊立替康、美托洛尔等大品种。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院的销售额为50亿元吸引了28家企业竞争,美罗培南注射剂2019年中国公立医院销售额高达60亿元,硝苯地平2020年国内医院市场销售达68亿元。竞争局势来看,本次集采依然“内卷”激烈,约13个品种吸引了超过10家企业竞争。部分品种降价幅度大,受益广。此次集采纳入了更多新药,极大地提高用药的可及性,刚过专利期的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被纳入集采,每粒从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先声药业、奥赛康、南京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7家企业中标。其中先声药业以3.2元/颗(规格4mg)的最低价中标,价格大幅下降97%)。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价,高血压患者用药负担明显减轻。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每片从平均4.5元降至1元,共超过10家企业竞标,中标企业包括东阳光、华海药业、科伦药业、石药欧意、齐鲁制药等,东阳光以最低报价0.99元/片中标。原研药积极参与,4个原研药中选,平均降价67%。美国辉瑞公司的替加环素、日本安斯泰来公司的米卡芬净、西班牙艾美罗公司的依巴斯汀、意大利博莱科信谊公司的典帕醇等。强化供应保障,引入备供机制。在采购规则上,此次集采坚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工作机制,并作出进一步调整优化,每个省份将同时有一个主供企业和一个备供企业,确保临床使用稳定。平均每个药品品种有5.4家企业中选,供应多元化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已开展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共覆盖294种药品,按集采前价格测算,涉及金额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药年采购额的35%。前六批药品集采平均降幅53%,共节约医疗费用超2600亿元。

密集推出的集采在加速挤出药价虚高水分,倒逼药企进行创新转型。集采使企业能够降低销售费用,将资源投入研发,转向创新药、首仿药、难仿药的开发,创新药将成为药企未来的利润点。曾经的仿制药龙头,已积极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款创新药已上市,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前沿疗法也是众多企业布局的重点,如科伦药业发力ADC药物、合成生物学,石药集团的新冠mRNA疫苗开始临床试验。通过集采节约的医疗费用,将进一步用于创新药械的支付。7月13日,北京市医保局印发《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决定于2022年7月20日至2022年8月19日期间开展2022年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申报工作。该DRG除外支付管理办法主要内容,针对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医疗服务项目可以不跟着DRG走,单独据实支付,优质创新药械有望突破医保控费限制。我们认为释放控费压力后,创新药的使用回归临床价值。真正具有更好疗效,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出院、更少副作用减少其他药物费用或者能够降低二次住院风险的创新药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后集采时代,DRG支付政策的落地,有利于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布局,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百济神州、欧普康视、微创医疗、可孚医疗、奕瑞科技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