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市场广,细分市场快速增长。电线电缆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器材;按照产品用途可分为电力电缆、裸导线、电气装备用电缆、绕组线及通信电缆、光缆。2015~2020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呈波动趋势,随后受制造业去产能等影响行业规模出现下滑;随着我国对新能源等投资的加快,行业开始缓慢复苏,2020年电线电缆销售收入达 1.57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4%;据电线电缆网、观研报告网,预计到 2024年规模有望达到 1.90万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速达 4.89%。海缆是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向陆上电网传输电力的功能。根据 4C Offshore 数据,我国海缆交付量从 2014年的 158km增长至 2020年的 2904km,年均复合增速 62.45%。
碳中和趋势明确,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来临,成长空间广阔。从海上风电发展来看,2021年为海风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受此影响迎来抢装行情,全年新增装机 16.90GW,同比增长 452.29%,2022年全面迎来平价时代。虽海风目前造价较高,但依靠机组大型化降低原材料耗用及安装运维成本、远海化提高发电效率、规模化共享送出工程、就近消纳降低运输成本、地方海风补贴来提高海风运行的经济性,真正的“平价”可期。我们从三个维度考虑“十四五”海风的成长性:1)2021下半年启动新一轮海风机组招标。2021年 9月华润电力苍南 1#海上风电项目开启海风平价后的首次风机招标,随后海风机组招标节奏继续加快。一方面,目前中标最低价为浙能台州 1号海上风电项目 3548元/kW(含塔筒),相较平价前的 5000~6000元/kW 已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机组的持续招标已表明业主方对于海风投资的高涨热情。2)海风项目储备丰富。海风项目从最前期的测风到最终的并网装机需3~4年时间,早期的项目储备对于后续装机量提供一定的保障。根据各省的重点项目、竞配公告,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正在开工或储备项目达53.07GW。3)长期来看,沿海各省“十四五”新增海上风电规划达 44.30GW,年均 8.86GW,相较“十三五”期间年均装机 1.69GW 大幅提升。
海缆行业成长性强,超高压/柔直送出方案逐步渗透。我们对“十四五”期间海风装机、造价以及海缆成本占比做出假设,计算得到 2022~2025年海缆市场规模从 90.56增长至 349.7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56.89%。在大型化、远海化、规模化的趋势下,出于经济性考虑,海风送出工程方案将逐步由 35kV 交流(阵列海缆,下同)+220kV 交流(送出海缆,下同)组合转向 66kV 交流+330kV 交流、66kV 交流+500kV 交流组合,大规模、长输送距离的项目甚至会采用高压柔性直流送出方案。目前我国已有广东省青洲、广东省帆石、江苏省如东项目采用超高压交流或柔性直流送出方案。
海缆行业壁垒高,相关公司进入新一轮扩产期。海缆行业具备较高的壁垒:
1)资质认证壁垒:国内海缆在投用前一般需要花费 1年以上的时间完成型式试验和预鉴定试验;2)生产技术壁垒:海缆所处环境复杂,对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控要求更高。此外,超高压或柔直方案对海缆企业的生产技术经验、软接头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具备相关成绩的企业有望快速打入超高压、柔直海缆市场,获取更高份额。3)设备、码头及资金壁垒:建设 VCV 立塔交联生产线、码头开发建设、获取敷设船对于企业从事高压海缆的生产和销售是必须项;东方电缆新产能基地耗资 15.05亿元,投资回收期长达 7.47年。以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为首的海缆企业占据 90%的市场份额,且具备超高压交流、柔性直流海缆的科研以及工程交付经验,二梯队(宝胜股份、汉缆股份)、三梯队(万达海缆、太阳电缆、起帆电缆)份额较小,主要参与 35~220kV 市场竞争。伴随着“十四五”海风的快速成长,三类企业均进入新一轮扩产期,集中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相关公司:东方电缆、中天科技(通信组覆盖)、亨通光电(通信组)、宝胜股份。
风险因素:海风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扩建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