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公告建设年产四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金额约50亿元。
点评:硅基负极优势显著,是明确的下一代技术路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在满足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的前提下,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越来越高,负极材料也在向着高比容量方向发展。目前商用石墨负极的实际比容量在360-365mAh/g,与理论比容量372mAh/g趋近,硅基材料凭借高理论比容量(4200mAh/g)、较低的脱锂电位(0.37V),以及极高的储量(地壳中储量排第二)被视为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市场空间广阔。目前,硅基负极主要应用在高端3C数码、电动工具等领域,并且有望在动力电池领域开辟出指数级增长通道。特斯拉率先在其推出的4680圆柱电池搭配硅基负极,今年2月已启动量产下线;包括蔚来、智己和广汽埃安在电池技术上均提及硅负极,并计划今年上市交付;国轩210Wh/KgLFP电芯也首次成功应用硅负极。据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复合硅基负极出货量0.6万吨,2021年出货量1.1万吨,同比增长83.3%。
公司在硅基负极技术储备深厚,占据显著先发优势。公司突破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心技术,已经完成了第二代硅氧产品的量产,正在进行第三代硅氧产品和新一代硅碳产品的研发。公司的硅氧产品已率先实现在消费和电动工具领域的规模化市场应用,21年硅氧负极实现百吨出货。动力领域已通过了全球优质动力客户的产品认证,有望迎来规模放量。本次扩产总投资金额约50亿元,一期项目规划年产能1万吨,预计2022年底开工,二期项目规划年产能3万吨,预计2024年底开工,尽享硅基负极市场的爆发增长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是219.8、280.3、376.9亿元,同比增长6.2%、27.5%、34.4%;归母净利润分别是34.7、45.5、57.3亿元,同比增长3.8%、31.1%和26.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技术开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