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公告 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收 12.58亿元,同比增长 13.01%;
归母净利润 0.50亿元,同比增长-5.00%;扣非后为 0.32亿元,同比增长-16.49%。
高基数效应+绝对额较小+原材料价格扰动, Q1净利润略低于预期。
根据公司公告, Q1实现营收 12.58亿元,同比增长 13.01%;归母净利润 0.50亿元,同比增长-5.00%;扣非后为 0.32亿元,同比增长-16.49%,归母净利润略低于我们预期。我们估计主要是因为: 1) 2021年 Q1扣非归母净利润是自 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本身存在高基数效应。 2)Q1净利润数据的绝对额较小,所以容易受到单个项目的扰动,以 2021年为例, Q1扣非归母净利润占比全年仅为 16.46%。 3) 2021年 Q4,公司余热业务的原材料溴化锂价格大幅上升,侵蚀公司业绩表现, 2022年Q1仍然存在部分长尾效应。
在手现金储备充足+存货大幅提升,为业绩释放保驾护航。
截至 2022年 Q1末,公司在手货币资金 12.2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9.66亿元,合计 21.92亿元,在手子弹储备充足。存货+预付款合计 13.91亿元,同比增长 47.35%;合同负债为 7.64亿元,同比增长 21.46%。在手现金储备充足+存货大幅提升,为业绩释放保驾护航。
冷链景气度持续高企,设备生产企业订单爆满、排产均已排至下半年。
1)疫情催化:武汉华南生鲜市场和北京新发地均是冷链生鲜集中地,疫情的催化对于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2)政策推动: 2021年以前冷链物流投资方一般以工商业客户为主, 2021年之后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很多政府客户(包括供销总社)作为业主方投资建设冷链物流; 3)消费升级:疫情之后,很多普通居民改变了消费习惯,对冷链物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4)技术推广:技术层面,安全和环保标准的提升、新技术的加速推广应用,为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多重利好因素提振和催化下,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根据我们跟踪产业链的情况,龙头设备企业在手订单均较为饱满,产能排产已经安排至下半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预计公司 2022-2024年 EPS 预测分别为0.62、 0.89、 1.00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
10、 9倍, 基于冷链物流行业高景气度,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行业竞争加剧、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不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