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点L2+搭载率快速提升,智能驾驶域控国产替代空间大。2021年国内 L2+级别智能驾驶搭载率已经超过 20%,搭载量以超过 50%的增速在快速增长。从智能驾驶 tier1供应商的角度,市场被以 ABCD(安波福、博世、大陆、德尔福等)为代表的外资 tier1占据主要份额,国产 tier1代表经纬恒润仅占4%的份额(2020年),国产替代的空间巨大。从芯片角度,新势力倾向英伟达,传统车企多层次布局;从域控的角度,行泊一体是趋势,产品升级从ME 过渡到地平线/TI/英伟达。
恒润配套 ME,抢占中低端前向 L2绝大部分市场;德赛行泊一体(配套TDA4)和 L3域控(配套 Orin)抢占高端优质客户。从产品矩阵进行对比,前向 ADAS,恒润占绝对优势,产品便宜(1000元)成熟,性价比高;德赛无对应产品;环视&泊车产品,德赛 IPU01已量产百万套,恒润定点上汽、美团、宝能;行泊一体产品,德赛 IPU0221年量产,配套吉利星越 L、上汽、长城等;恒润 ADCU 量产红旗 EHS9;L3高级别域控,德赛IPU03(配套英伟达 Xavier)已于 20年在小鹏量产;IPU04(配套英伟达Orin)将在于 22年在理想、上汽等车型量产。恒润 HPC 定点赢彻科技、宝能汽车。
商业模式有差异,恒润人均创收低、人均薪酬高。毛利率方面,恒润整体比德赛高 6%(2021年),其中汽车电子毛利率比德赛高 3-4%。净利率方面,2021年恒润比德赛低 4%,主要是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都比德赛高,分别高出 3.6%/3.8%/3.8%。恒润期间费用率高的核心原因是恒润硕士学历以上占比 55%,远高于德赛(不足 10%),恒润人均薪酬比德赛高 40%以上。因为商业模式有差异,恒润的软件服务人均创收低,恒润的人均创收比德赛低 50%。
“量价模型”衡量控制器公司研发效率。汽车电子是研发驱动型的领域,并且以硬件产品销售为载体,研发人员的人均产出,总体上取决于公司产品的量和价。以科博达为例,公司走的“大客户、大单品”的路线,研发人员人均产出较高,且毛利率较高(35%左右)。德赛智能座舱的核心产品车载娱乐系统出货量在 400-500万套,单价相对较高,量价占优势。恒润的车身控制器大单品防夹控制器,单价约 100-150元,销量约 250万套;ADAS 域控单价较高(约 1000元左右),销量约 31万套,后续随着产品的放量,人均产出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德赛西威和经纬恒润是国内智能驾驶域控的龙头公司,分别依托于英伟达和ME 的芯片,在高性价比的 L2前向 ADAS 方案和高算力平台方案领域分别居于国内行业领先的地位,实现良好的卡位;两者也继续扩大产品矩阵,覆盖行泊一体、环视泊车等,实现智能驾驶域控环节的国产替代,值得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ADAS 芯片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来自主机厂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