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银行业对5月住房信贷政策与LPR调整的点评:降息重心落向住房贷款,银行净息差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来源:东海证券 作者:王鸿行 2022-05-2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5月1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调整后,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较原政策下降20bp,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仍维持不低于5年期以上LPR+60bp的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

本次1年期LPR环比不变,5年期以上LPR环比下降15bp。

以下是我们的详细点评。

新的降息组合出现,降息重心落向住房贷款。2019年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大部分情况下LPR跟随MLF利率下降,其中,MLF利率下降均会伴随1年期LPR的下降。此前,降息的重心在实体企业,而住房贷款降息效应并不明显,出现过MLF利率与5年期以上LPR不动而1年期LPR小幅下降的情形,也出现过MLF利率与1年期LPR同幅度下降而5年期以上LPR降幅打折的情形。与此前以实体企业为重心的降息不同,本次降息以一种新的组合呈现:MLF利率不变、1年期LPR不变、5年期以上LPR下降15bp,可以看作是针对住房贷款的定向降息。与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的触发点相同,本次降息的触发点依然是4月社融大幅不及预期以及住房销售持续大幅下降。本次降息幅度超出我们预期,反映出在前期多地限购政策松绑对房地产市场改善效果尚不明显的情况下,监管层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之迫切。

住房贷款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剪刀差处于近年高位,为后续政策留有一定空间。本次住房贷款利率政策调整以及5年期以上LPR的下降将房地产市场的维稳由地方自主差异化维稳局面推向地方与中央共同维稳的局面。在疫情冲击及实体经济不景气的交困形势下,住房消费仍明显受到居民收入预期转弱的抑制,不排除在政策效果达到合意水平之前、监管层进一步调整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可能性。目前1年期LPR与5年期以上LPR的剪刀差仍处于2019年LPR改革以来的高位,另外从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来看,3月末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剪刀差也处在历史高位(前者较后者高51bp,2020前,前者低于后者),这为后续政策留有一定空间。

银行净息差受一定负面影响,明年所受负面影响大于今年。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降低主要影响增量住房贷款利率水平,5年以上LPR下降会同时影响增量贷款和存量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年内来看,受两项政策影响的主要是增量贷款与部分重定价的存量贷款。明年1月份开始,增量贷款所受影响持续,存量住房贷款将大规模重定价,息差受影响相对2022年更大。在一定假设条件下1,根据我们对上市银行的测算,两项政策对上市银行2022年净息差的负面影响约为1.5bp,对上市银行2023年的负面影响约为2.85bp。其中,住房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板块中,由于国有行住房贷款占比普遍高于其他银行,其净息差受到的负面影响高于其他类型银行,预计国有行2022年净息差受到的负面影响为1.9bp,2023年净息差受到的负面影响为3.6bp。具体年化测算结果见文末附表。

投资建议。本次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调整将对银行资产端收益率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我们测算2022与2023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将因此降低1.5bp与2.85bp。此外,前4月,M2与社融存量增速明显背离,说明信用扩张弱于资金面,银行资产配置或向资金市场有所倾斜,资产端收益率或受到额外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息差水平。4月金融数据与经济数据双双明显走弱,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债券市场再度出现头部房企违约事件,市场关于实体经济与房地产领域资产质量的担忧有所上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与货币政策,我们认为银行资产质量、净息差与盈利水平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从估值水平来看,目前的银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对悲观预期的反应较为充分。随着政策的不断加码,认为市场对银行的弱预期也将有所恢复。维持行业标配投资评级。在当前宏观经济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下,银行之间经营质量的分化将有所加剧,建议关注区域经济发达、资产质量扎实的区域性银行。

风险提示:银行业资产质量大幅恶化。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