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系统技术迭代趋势明确, 高功率密度是发展方向。 电驱动系统技术迭代,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从而实现新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目前电机技术迭代的主要路径是扁线,扁线电机通过增加槽满率,可以增加电机的效率、功率密度、散热能力和 NVH 能力, 同时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优势显著。 电控技术迭代的主要路径是碳化硅功率器件, 整车电压平台从 400V 升到 800V,对功率器件的耐压性提出更高要求,碳化硅功率器件兼具耐高压、小型化、传热性强、低损耗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的主要技术路径。
电驱动系统技术迭代的主要路径是更深层次的集成,从电机、电控、减速器的动力总成,到动力总成、电源总成组成的六合一总成,再进一步集成 BMS、 VCU 组成八合一总成, 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和效率得到提升,契合新能车中高端车型对于电驱动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
混动+纯电动驱动放量,电驱动市场千亿规模可期。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品线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出现结构性变化。搭载混动系统的 PHEV 和 HEV 车型陆续发布,混动车型产品力较强,包括比亚迪 DM-i、长城 DHT 和吉利雷神等产品系列, 销量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的新产品周期陆续推出, 国内车企的销量高端化占比提升,混动+纯电动驱动渗透率加速提升。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度,国内车企 20万以上中高端新产品周期逐步开启,驱动新能车供应链加速放量和高端化。我们预计 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可达 1262万辆左右,其中 BEV 销量 1055万辆, PHEV 销量 207万辆;此外,随着搭载新一代混动技术 HEV 车型产品力的提升,我们预计 HEV 销量预计可达 323万辆。 根据不同级别车型驱动总成价值量的情况,我们估算 2025年国内电驱动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 1100亿。
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国内企业全球化可期。 新能车行业发展初期,电驱动行业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优质头部电驱动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产品迭代,已经逐步形成规模和技术上的优势,行业洗牌已经到达后期,行业集中度即将加速提升。我们看到电驱动优质企业的现状包括: 1)已经获得较多中高端优质项目定点,盈利能力和价值量均有明显提升; 2)扁线化和高电压平台产品均已有充足储备,功率密度和效率优势明显; 3)加速新产品扩张,在行业扩张期加速拓展市场份额。
我们中长期来看国内三方供应商和主机厂自制将共存,三方供货占比有望逐步提升,随着本土供应链的逐步发展,国内有望逐步出现全球性的电驱动龙头,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国内供应商产品在功率密度、效率和可靠性上逐步赶超国际供应商,在服务、响应速度上更具优势,有望切入更多全球高端客户; 2) 国内电驱动行业龙头规模快速放大,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叠加国内成本端的优势, 全球化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投资建议: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行业格局重塑, 电机电控千亿市场加速开启, 同时以国内第三方供应商主导的行业格局逐步清晰。我们认为国内优质电机电控供应商将充分受益, 重点关注: 方正电机、 英搏尔、巨一科技、卧龙电驱,电机扁线化趋势明确,扁线供应商也将充分受益, 建议关注:金杯电工、精达股份。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芯片短缺影响超出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