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4-1/10),影响较大边际变化一方面是全球疫情形势更为严峻,在冬季严寒天气影响下,新增病例数继续上升,美英等国疫情数据超过此前高峰,而全球疫苗的研发、制造和接种进展并不顺利,此外,甚至中国国内也出现了局部风险抬头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民主党确认拿下美国国会两院多数投票权,实现了未来对白宫(4年)、参议院与众议院(2年)的实际控制权,民主党人尚未控制的是美联储和联邦最高法院,但不至于阻碍重要法案的通过与政策的推行。
民主党控制国会两院,美债收益率迅速攀升。控制两院半数以上投票权,有利于未来两年民主党常规法案的有效通过,缓解了应对疫情和振兴经济相关政策受到两党之争而掣肘的局面。两党在外交、贸易、移民、医保等多个领域存在严重分歧,拜登正式就任总统后应会在两年内逐步一一调整相关政策。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无疑集中在应对疫情和振兴经济,尽管美国国会于上月通过了 9000亿美元纾困法案,可以暂缓燃眉之急,但规模远不如此前计划的 2万亿美元,在一季度内很可能通过进一步的补充法案,将规模提升至2万亿,甚至更多。资本市场的直接反应是对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进行了上修,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罕见地一周上升 20BP,美元指数小幅回升。最为简单直接的逻辑是,经济刺激政策直接拉动需求,抬升通胀,促使美联储降低宽松力度,尽管美联储已基本确认 2021年不加息,但消减购债规模的操作是可行的选项。这个逻辑本没有问题,但影响的只是预期在短期的边际修正,作为中长期趋势性变化的基础则并不充分。因为当前的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问题,病根在于疫情,单纯地通过巨额经济刺激政策只能缓解病症,不能医治病根。事实上,美国在 2020年度已经实施了高达 2.2亿美元的刺激政策,缓解但未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因此,要做出着眼中长期的可靠判断,未来更应关注美国下一阶段的抗疫措施及成效,而这方面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国内债市趋势性机会刚刚开始,美债传导的影响相当有限。目前(1/8),10年期中债减美债利差为 202BP,仍处在 2000年以来的最高区间(实际极高值为 2020年 11月 19日 249BP),美债一定幅度的波动对国内债市影响很小。事实上,近年来中美债市走势非常不同步,源于经济短周期和政策短周期的频繁错位,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率先开始修复,美国经济改善有限;
中国货币政策已收紧半年有余,美国国币政策仍处于极宽松的状态;中国财政扩张已有放缓迹象,美国财政刺激则预计会进一步增强。因此,刚刚启动的国内债市行情仍会由国内因素主导。而从上周的货币市场情况来看,央行对于宽松的态度好于市场预期,隔夜利率仍维持在 1%以下,推动短债继续表现优异,长债则稍弱。此外,国内疫情局部风险有所抬头,如果不能迅速扑灭,可能要影响到春节期间的返乡、旅游、聚会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及其相关消费,导致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下修,边际上推动收益率下行。所以,当前宜继续对国内债市保持乐观态度,但与 2020年一季度不同的是,这次应该会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