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于昨日与隆基股份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就公司长期向隆基股份及其关联公司供应碳基复合材料产品达成合作意向。协议规定,未来三年,隆基股份及其关联公司向公司采购埚帮、热屏、保温筒、热屏连接环、螺栓等拉晶热场碳碳产品。基于隆基股份及其关联公司未来三年采购需求预测,预估协议总金额约为人民币16亿元(含税),涉及碳碳热场需求约1300吨。
深入合作优质客户。公司目前已经形成对大客户的深度配套,主要客户包括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行业内龙头。由于光伏大尺寸硅片的渗透率持续攀升,叠加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热场系统既有增量需求也有存量替换的需求,还有改造性的需求,公司用于光伏晶硅热场的碳碳复合材料需求得到快速发展。此次与隆基股份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涉及总金额16亿元,按照项目金额估算,未来三年预计年均供货隆基股份超400吨,一方面保障了公司产能扩张后及时的需求匹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司与优质龙头客户的持续紧密合作。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半导体晶硅制造行业,现已开拓神工半导体、有研半导体等。
产能超预期扩张匹配需求,为业绩持续高增奠定基础。公司面对供不应求的产品需求,积极扩大产能。在现有产能200-250吨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公告,将募投及超募资金将投资用于新增年产能共550吨碳/碳复合材料,由于热场尺寸的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因素,现有和初次募投的共450吨的产能将有效提升,叠加超募资金形成的350吨产能,我们预计2021年底公司有望形成超1000吨的光伏晶硅热场的产能规模。除此之外,公司还发布了可转债公告,根据募投金额估算,预计形成600吨光伏晶硅热场碳碳产品新产能,将于2022年底达产,总体来看,公司产能超预期扩张,匹配下游高增长的潜在需求。与此同时,公司投资622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加大材料分析检测的投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碳基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公司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业务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且毛利率维持在高于50%的高位,盈利水平优异。
受益于光伏大硅片趋势,公司产品优势凸显。从需求来看,由于光伏行业及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发展及产品快速迭代,硅片向高纯度、大尺寸发展是其最基本的趋势,同时也对大尺寸硅片制备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等静压石墨易脆、装料量较小、不耐高温等一系列痛点,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具有强度更高、耐热性更好、更易设计成型等优势,目前已在光伏晶硅热场系统实现有效替代。从成本上来看,大硅片时代下两种工艺的成本差异被大幅度缩小,尺寸越大,工艺难度也会越高,等静压石墨与碳/碳复合材料热场产品的价差也越小。目前26英寸以上的全套热场设备碳/碳复合材料和等静压石墨的价格差异约处于20%左右,未来随着硅片向高纯度、大尺寸发展,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未来在光伏及半导体领域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持续高研发投入,核心指标行业领先。公司自设立以来,坚持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近几年研发费用率皆超过10%,位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公司关注成本控制与技术研发,成本方面,公司成立了低成本制备研究中心,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液相浸渍法,复杂的致密工艺是导致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备周期是重要考核指标,公司采用改良化学气相沉积法,目前主流水平为约800-1,000小时,而公司已成功突破了300小时,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能耗。产品性能方面,强度、纯度、灰度和导热系数是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主流水平为坩埚产品抗折强度150MPa以上;导流筒、保温筒产品的导热系数位于20-30W/(m〃K),公司坩埚强度为200MPa,导流筒、保温桶导热系数分别为7.9W/(m〃K)、7.5W/(m〃K),均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产品具有显著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将持续受益光伏市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如N型料的投放等。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公司产能扩张超预期,持续匹配优质客户,正在将自身成本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上调公司2020年-2022年收入,分别为4.02/10.73/18.21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67.8%/167.1%/69.7%,净利润分别为1.35/3.47/5.39亿元,增速分别为73.5%/157.8%/55.1%。公司是国内光伏晶硅热场系统制造龙头厂商,技术实力突出,配套客户优质,产能扩张后有望实现业绩持续高增。维持公司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过高,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