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最引人瞩目的变化要数“需求侧改革”的提出,会议将需求侧改革拔高到与供给侧改革同等高度,引发市场热烈讨论。而对需求侧改革的理解,我们认为可能不同于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需求侧改革的基点仍然是扩大内需,抓手则可能是传统的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我们预计明年可能有鼓励消费和进口的政策出台,以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而出口在供给替代的背景下,依然会有较好表现。投资方面,基建投资可能会成为拉动内需的利器,而房地产投资虽然受“三道红线”限制,但增速不会大幅放缓。
2021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年,既是建党 100周年,又将评估、总结和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政治上来说,需要经济工作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因此,经济增长前高后底虽然因为基数原因早已是市场共识,但在需求侧管理的牵引下,明年下半年的增长动能未必会很快衰竭。
近期债市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金面是否会收紧,二是超长债是否还有交易价值。
我们认为年末资金有所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市场对上周五流动性的波动反应可能有些过度。随着社会融资规模出现拐点,信用逐步收敛已经是市场共识。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和避免信用风险蔓延,保持短、中、长期流动性供需均衡,保持较为稳定的货币环境将是大概率事件。
通常来讲,超长债为代表的哑铃策略比较适合行情震荡、高波动率的市场形态,超长端凸性高,在这种环境下,比低凸性债券表现更好。然而从当前的市场波动率来看,10年国债期货近一个月的波动率仅为 0.18,近 3个月仅0.19,明显低于全年和历史波动率。这意味着,从交易角度来看,除非对年末资金扰动带动债市大幅波动有比较强的信心,否则持有超长债,可能没有太多优势。另一方面,目前看中短期内趋势走牛的可能性较小,在经济增长势头较强以及监管可能更加重视真实通胀的背景下,走熊的概率更大。
我们预测,随着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先后召开,有望让市场对明年经济增长和政策预期逐步凝聚共识,市场对资金面的焦虑有望缓解,预期将渐趋稳定。我们觉得 30年国债的交易行情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依然维持货币政策短期维稳资金面且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判断,资金利率本来下行空间就有限,但除了特殊时点外大幅上行的可能也不大,波动不可避免,但剧烈波动的概率较小。
短期仍建议采取防御性策略,配置盘可以根据各行业机构的资产负债特性进行配置,超长债只要返税后收益能覆盖机构成本,则依然有配置价值;而交易盘或仍应以短端为主,如果觉得交易过于拥挤,则频率可以适当放缓,即使不交易,短端产品也有吃 carry和 roll down 获得资本利得的空间。
风险提示:1. 经济增长过热或过冷,促使货币政策提前调整;2. 流动性持续大幅波动;3.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走势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