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金融行业:银行理财收益压降,如何挖掘优质替代?

来源:平安证券 作者:陈瑶 2020-12-0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银行理财产品依靠资金池业务、期限错配和摊余成本法计价提高收益的模式被打破,与债券收益率下滑共同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压降。

针对这一现象,投资者应该如何挖掘优质的公募替代品?基金管理人又应该如何布局这一类产品来填补银行理财转型后的投资需求?策略:公募基金打造的银行理财替代产品常见策略包括中短久期策略、信用挖掘策略、杠杆套息策略、利率波段策略、转债波段策略、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打新策略、个股精选策略等。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中又包括股债恒定比例策略、CPPI/TIPP策略、股债轮动策略等子策略。

收益与风险:市面上的银行理财替代品收益风险良莠不齐,具体体现在:1)并非高风险就能获得高收益;2)部分年度无法获得正向的绝对回报;3)部分产品风险过高,不符合银行理财客群的风险偏好。持有期内Calmar达到2是理想的收益风险比。

基金公司产品线:部分基金公司在布局绝对收益产品线时,因缺乏对于收益、回撤明确的划分,导致产品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不佳。

2产品筛选4大法则:

① 关注基金公司整体的权益、固收投资和信评能力;

② 关注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来寻找银行理财产品对标;

③ 发挥多元资产的轮动优势,充分降低单一资产的非系统性风险。

④ 选择匹配自身风险偏好的产品进行投资。

产品线布局3大法则:

① 事前:规划产品目标的持有期、收益、回撤等要素;

② 事中:安排专人负责整体资产配置,强化股债协同、大类资产轮动。

③ 事后:加强对产品整体绝对收益、回撤控制等方面的考核,而非单账户业绩。

风险提示:1)本报告是基于基金历史数据进行的客观分析,样本基金可能存在错漏导致结果偏差。2)基金过往的情况不代表未来表现。3)本报告涉及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