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情:本周电子(申万)指数1.09%,行业排名6/28;上证综指-1.63%,深证成指+0.82%,创业板指+2.12%。
个股涨幅前五:超频三(+21.54%)、韦尔股份(+14.93%)、海康威视(+14.69%)、圣邦股份(+14.36%)、大族激光(+14.20%)。
个股跌幅前五:和晶科技(-20.82%)、贤丰控股(-16.28%)、光弘科技(-14.55%)、思创医惠(-13.00%)、得润电子(-12.76%)。
重要事件10月27日,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正式启动,总投资5225亿元,覆盖芯片制造、设备制造、关键材料、芯片设计等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
10月27日,据国外媒体报道,马来西亚半导体测试设备制造商JFyTechnology表示,将与华为旗下公司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高性能测试接触器。
10月27日,DAMD同意以0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赛灵思股东可用一股赛灵思普通股换取约1.7股AMD普通股,对赛灵思估值为每股143美元,较其10月26日收盘价114.55美元溢价约24.8%。
按完全摊薄计算,AMD股东将拥有合并后公司的74%左右股权,赛灵思股东拥有其余26%。
10月28日,DAMD公布了0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营业额为28亿美元,经营收入4.49亿美元,净收入3.9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32美元。非GAAP经营收入5.25亿美元,净收入5.0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41美元。
10月29日,芯片供应商yMarvellTechnology宣布,将以10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半导体公司Inphi。与博通一样,Marvell提供在铜质电缆上传输数据的芯片,而Inphi设计的芯片通过光缆传输数据的速度比铜缆快数百倍。投资建议本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524号提案答复函中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考虑将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纳入“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进一步引导企业突破核心技术,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加强技术领域国际合作,有力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半导体行业从2019年走出低迷期后在今年出现复苏。Gartner预估2020全年半导体市场的总收入可以达到4329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全球半导体市场在今年三季度可实现7%的同比增长,四季度可实现0.8%的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市场产生较大贡献。在受到美国一系列制裁后,我国半导体自主可控的需求迫在眉睫,政策的推动增加了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半导体企业新增数量大幅增加。
截至10月15日,中国今年新增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超4.8万家,其中第三季度新增近1.9万家。半导体项目存在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针对近期芯片项目扎堆和烂尾的现象我国也加强了规划和布局。我们认为国家政策的引导将在长期弥补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短板,并逐步脱离受制于人的局面。在此过程中,产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社会资源会进一步向能力更强、优势更明显的区域和企业集中,也将长期利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半导体:受下游需求驱动,全球半导体总收入预测提高。Gartner预估2020全年半导体市场的总收入可以达到432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3%。这与该机构第二季度的预测相比有所提高,增长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一些增长强劲的终端应用,如高端超便携式PC,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及测试和测量设备的强劲市场,5G基站的强劲需求是推动测试测量设备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1)设备:受益于通信、IT基础设施到个人与云端运算、游戏和医疗电子装备等各种产品的推动,全球芯片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持续激增,晶圆厂设备支出因此受惠。根据SEMI数据,2020年9月北美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商销售额达到27.5亿美元,同比增长40%,较8月份的26.5亿美元增加1亿美元,环比增长3.6%。
半导体设备一直是我国电子产业的短板,随着自主可控的推进,国内龙头企业已在加速研发,叠加未来汽车电子、5G基站等新兴应用将扩大市场规模,建议持续关注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国产替代机会。
(22)晶圆代工:晶圆代工厂在半导体产业链中重要一环,市场规模逐渐扩大。Gartner预计2020年总收入将比2019年增长13.7%,达到708亿美元。预计2018-2023年晶圆代工市场复合增速为4.9%。
5G手机的渗透率提高有效助推了规模的增长。虽然近年智能手机总体销量存在下行趋势,但由于5G手机半导体零件的用量明显高于4G手机,叠加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较大,因此晶圆代工市场增长明显。
另外,根据SEMI发布的半导体行业硅晶圆出货量的年度预测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硅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4%,2021年将继续增长,2022年将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因素影响,电脑相关领域对无线连接、显示器驱动以及快闪记忆体控制器IC的需求量上升,消费市场库存回补,叠加联电电源管理芯片、金氧半场效电晶体、主动式保护元件等客户投片量逐月攀升,上游晶圆加工长产能利用率满载,8英寸供不应求,未来价格或将上升。(33)储存芯片::根据Gartner预估,2020年存储芯片将增长11.7%,其中DRAM市场规模约为629亿美元,将增长1.1%,NAND市场规模约为546亿美元,将增长28%。
DRAM需求及其价格的增长通常在后半年并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想吻合。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叠加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预计四季度价格存在下降的可能性。
:消费电子:(11)智能手机:近期苹果和华为相继发布iPhone12系列和Mate40系列手机,这将有望快速拉动消费电子相关产业链发展,全球5G机的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根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2020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5亿部,同比增1300%,其中中国将是今年5G手机最大的市场,占比达到62%。建议重点关注基带、天线、射频传输等环节的市场机会。(22)可穿戴设备: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二季度欧美疫情较为严重,但消费者对音频类以及健身追踪类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却明显的提升,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提升至8620万台,整体增长14.1%,苹果、华为、小米出货量分别为2940万台、1090万台、101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5.3%、58%、13.5%,市场份额分别为34.2%、12.6%、11.8%,位列前三位。随着AI、VR等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逐渐增多,未来出货量仍有可能保持较高增速,建议关注相应产业链。
电子元件:钽电容是四大核心电容产品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稳定的电性能、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等特点,在工业、军用市场备受青睐,在5G基站中也应用广泛。从需求端来看,根据三大运营商的数据,目前中国联通已和中国电信建设开通的5G基站达26万站,预计年底可以达到37万站,中国移动上半年在国内超过50个城市累计开通了18.8万个5G基站,5G基站的快速建设拉动了钽电容需求提升;从供给端角度来看,以美国VISHAY、KEMET、AVX公司为代表的国际钽电容器制造商受二季度疫情蔓延影响,产能受限,钽电容供需缺口扩大,产能供不应求,受此影响,AVX在今年5月率先涨价,涨幅在10%-15%,被动元件大厂国巨也确认涨价,新定价从5月开始生效直到9月底,且预估到今年底钽质电容价格将再增1倍。近期受到下游军工市场的需求增加,军工钽电容需求量增加,建议持续关注电容产品相关公司投资机会。
面板:近期,中大尺寸LCD面板价格继续上涨,第三季度部分大尺寸面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30%,据Witsview公布的报告显示,10月下旬,32寸-65寸面板价格区间是56-207美金,单月涨幅为5%-12%不等,超出市场预期。相比今年5-6月价格底部,大尺寸面板价格涨幅累积最低达到了26%,而最高已达75%,平均涨幅在50%左右。由于上游IC基板等材料稀缺,预计第四季度全球LCDTV面板市场供应将持续断球,面板价格有望继续上涨。目前韩国厂商持续退出,国内方面,TCL收购三星在苏州的产线,京东方拟收购中电熊猫南京、成都产线,面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有助于提高议价能力和规模效应,可继续关注行业内龙头企业投资机会。
建议关注歌尔股份(TWS耳机拉动业绩高增长)风华高科(广东省国资委旗下的国际知名老牌被动元件供应商)火炬电子(陶瓷电容及陶瓷新材料优质民参军企业)立讯精密(连接器领先企业,苹果产业链供应商)通富微电(半导体封测领先企业)大立科技(疫情防控测温装备领先企业)京东方AA(供需回暖、行业企稳回升,第一梯队地位稳固)风险提示:5G进展低于预期,全球疫情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