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燃料电池产业系列报告之十二:MEA篇,国产化、规模化、精细化

来源:国金证券 作者:张帅 2020-12-0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政策落地国内燃料电池产业化提速。节能减排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在重载、长续航领域优势明显。目前国产化燃料电池系统等核心部件使用寿命、功率密度、低温启动均已达标,2020年9月“以奖代补”国补方案落地,政策引导下氢燃料电池迈出产业化第一步,进入放量、降本、技术进步的正向循环。

需求: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的成本、技术中枢,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约350亿元。1)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的场所、占系统成本比例超30%。在下游系统、电堆已实现国产化批量供应的背景下,膜电极成为当前产业化的关键。2)根据我们的测算,2030年国内膜电极需求接近1千万平,对应市场规模接近350亿元。

技术:耐久性>功率密度>成本

从制备工艺看:第二代CCM法为当前主流技术方案,技术难点在于催化剂涂布在质子交换膜上容易出现膜变形、膜吸收催化剂等问题,第三代有序化膜电极制备技术仍待突破。

从构成材料看:质子交换膜仍依赖进口,技术难点主要在于超薄型(高电子传导率)和高耐久性(高机械强度)难以兼得;催化剂是目前膜电极研究的重点,主流催化剂为Pt基催化剂,技术难点主要在于低铂载(低成本)和高性能、高耐久性难以兼得;气体扩散层的关键原材料(碳纸纤维)仍被少数海外企业把控核心技术。

供给:膜电极国产化快速推进,先发企业优势明显。

参数达标,规模化供应能力逐步形成:目前国产膜电极企业包括鸿基创能、擎动科技、武汉理工氢电等,领先集团产品在性能参数上已满足商业化目标(寿命超10000小时,功率密度达到1W/cm2以上),并具备批量供应能力。量产的质子交换膜企业主要为东岳集团;催化剂、气体扩散层具备小规模生产能力。

先发企业调试经验丰富,优势明显:氢燃料电池仍处在导入阶段,下游新兴企业产品尚未定型,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先发布局企业试错经验丰富,面对“定制化”需求响应速度和产品质量都更有保证。

投资建议

政策成本交替推动下FCV开启放量,推荐亿华通、美锦能源、雄韬股份、东岳集团、道氏技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