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实行浮动票价,以二等座票价为基准进行比价
纵向看,本次改革比价系数有变,商务座票价确定性上调。根据优化调整方案,1)比价系数方面,以二等座票价为基准,商务座比价3.5倍(原商务座折算比价3.2倍);特等座比价1.8倍;一等座比价1.6倍(原一等座折算比价1.7倍)。2)票价浮动限制方面,全线列车二等座上限598元,下限498元(原二等座553元);一等座上限957元,下限797元(原一等座933元);特等座上限1076元,下限896元;商务座上限1998元,下限1748元(原商务座1748元)。
横向看,假设票价调整至上限,单公里费率仍低于京港线。我们测算“四横四纵”之一的京港客运专线在香港西九龙站因新冠疫情停止服务前,二等座及一等座单公里费率分别为0.47元、0.75元。即使京沪高铁全线票价提至上限,二等座及一等座单公里费率分别为0.45元、0.73元,相较京港线此前费率分别仍低4.26%、2.67%。
本次调整乐观情况下增厚2019年净利润7.04%
假设本次票价调整至上限,那么以二等座为基准价格涨幅为8.14%,测算可增厚2019年净利润7.04%。以2019年数据来看,2019年本线车客运收入156.45亿元,总净利润119.37亿元,假设票价提升8.14%,测算客运收入增加11.68亿元,总净利润增加8.41亿元左右。根据测算,京沪高铁净利润相对本线车票价敏感性系数在0.87左右,因此若本次价格调整如若带来客运收入提升8.14%(二等座票价涨幅),则测算2019年净利润将相应提升7.04%。
铁路客运持续向好,疫情后保持长期稳健
当下铁路旅客运量持续向好,我们判断疫情后长期稳健。随着疫情逐步趋于稳定,防控体系成熟,各地疫情防控陆续传导积极信号,下半年在暑运、开学季以及法定节假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铁路客流总体回补,1-9月国铁口径铁路客运量14.86亿人,累计同比已恢复54.2%,较4月谷底反弹11.2pts,后续预计持续恢复、疫情后长期稳健。总体来看,随着疫苗研制进展加速,出行产业链相关板块有望迎来持续修复。
量价角度长期增长点仍在
运量端,客运或有增长空间。我们从车辆结构、客座率、客运调图等几个方面分析,未来京沪高铁运量仍有增长空间,运量增长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长编组复兴号投运;2)发车时刻织密;3)优化本线车跨线车结构,提升车次配比效率以提振运量。运价端,我们此前的预期兑现,京沪线票价走上市场化调节道路。判断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费率总体将保持向好趋势。
盈利预测及估值
考虑到调价具体幅度及后续实际执行情况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我们暂时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44.64亿元、122.62亿元、138.1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61倍、22倍、2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京沪线客流恢复晚于预期;京福安徽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京沪二通道开通后分流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