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银行行业点评报告:9月企业中长贷多投,地方债加速落地推升社融

来源:华西证券 作者:刘志平,李晴阳 2020-10-1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概述:央行公布9月金融和社融数据: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元,同比多增2047亿;人民币存款增加1.58万亿元,同比多增8633亿;M2增速10.9%,同环比分别提高2.5和0.5个百分点;M1增速8.1%,同环比分别提高4.7和0.1个百分点。9月新增社融3.48万亿元,同比多增9630亿元,月末余额增速13.5%。

1-9月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6.26万亿,同比多增2.63万亿;人民币存款增加18.15万亿,同比多增4.93万亿;社融增量累计29.62万亿,同比多增9.01万亿。

分析与判断:9月信贷规模放量,结构上中长贷延续多投、票据缩量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同比多增2047亿元,多增幅度环比进一步提升,余额增速持平上月于13%。结构上:1)居民部门信贷新增9607亿元,同比多增2057亿,主要来自中长贷新增6362亿,同比多增1419亿;短贷投放3394亿,温和多增687亿。居民中长贷投放保持高位或受房地产销售“金九银十”特征影响。2)企业贷款新增9458亿元,季末因素影响下环比多增超3600亿,同比小幅少增655亿。在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07万亿(今年单月规模仅次于1月,同比大幅多增超5000亿元)的情况下,主要受短贷新增1274亿(同比少增1276亿)、票据继续大幅缩量2632亿(同比多减4422亿)影响。但企业短贷环比看已经连续两个月有所恢复。

总体看第三季度信贷新增4.17万亿,节奏上体现为居民贷款需求的持续修复,包括疫后消费的复苏和按揭贷款的高增;企业中长贷持续放量,但短贷和票据的负增拖累了整体表现。

前三季度合计投放16.25万亿,已达2019全年的96.6%,结构上73%为中长期贷款,较19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展望四季度,地产融资政策近期虽面临收紧,但逆周期调节政策仍延续结构性特征,以及信贷需求提升下,预计后续信贷规模仍有支撑,将保持平稳。

99月地方债增量再破万亿,社融增速上行至113.5%%9月新增社融3.48万亿元,同比多增9630亿,余额增速同环比分别提高2.8和0.2个百分点至13.5%继续向上突破,各分部表现分化:1)政府债券净增1.01万亿元,已连续两月过万亿,同比大幅多增超6300亿,是推升社融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财政部对于地方债加速发行的要求以及基建项目加速落地。

2)企业债9月发行趋缓,单月新增1422亿,同比少增约1000亿,或受到融资成本上行影响。3)表外融资增量同比多增1151亿元,表外未贴现承兑汇票明显多增,一定程度上弥补委贷和信托贷款缩量。4)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新增1.9万亿,同比多增1580亿。

总体看单三季度,新增社融8.76万亿,同比多增2.76万亿,社融增速屡创阶段性新高主要来自政府债的放量,而贷款投放增量占比首次降至50%以下。结合财政部披露数据,截至9月底新增发行地方债4.3万亿,完成全年发行计划的91%,其中一般债和专项债分别完成96%、90%,按10月发完的计划,10月将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4251亿元,对社融仍有一定支撑。

99月月MM22增速重回上行,财政存款季末支出提速9月M1增速8.1%,同环比分别提高4.7和0.1个百分点;M2增速10.9%,同环比分别提高2.5和0.5个百分点。受信贷规模提升等影响M2增速重回上行。年初以来M1增速持续上行创阶段性新高下,M1M2剪刀差也逐季收敛,反映经济持续改善下实体资金流动性的边际改善。

9月存款新增1.58万亿元,同比多增8600亿。其中居民、企业、非银存款分别同比多增约4000、5200、5000亿元,企业和居民资金面持续改善。季末财政支出提速,财政存款负增8317亿,同比多减约1300亿。

投资建议:整体上,9月信贷规模好于预期,结构上居民贷款延续稳中有升,企业中长贷大幅多增弥补票据缺口,企业短贷环比看也有所改善,整体信贷增速平稳。社融增速上行至13.5%再创新高,主要贡献仍来自财政政策加速落地下的地方债发行放量,企业债发行受融资成本影响边际走弱。总体三季度来看,居民信贷需求的修复、企业中长贷的多增、以及地方政府加杠杆支持实体经济,都对社融形成支撑。展望后续,考虑到地产融资收紧以及地方债发行收尾,预计四季度社融增速或将高点回落,但整体信贷预计仍有支撑。

板块来看,本月进入三季报披露期,市场对于银行让利的预期中期已有所消化,叠加宏观经济修复和监管对于让利态度的缓和,板块估值将得到明显修复。建议提升板块的配置水平,个股方面继续推荐招行、宁波、常熟、兴业、成都、杭州银行等。

风险提示1、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信用成本显著提升;2、中小银行经营分化,个别银行的重大经营风险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