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确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此次会议将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新冠疫情令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央屡次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规划的看点有哪些?本文作为“十四五”规划系列研究的开篇,探讨了“十四五”规划可能提出的主要指标。
“十四五”规划将如何制定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首先,从历次五年规划的指标设定中可以发现如下规律:一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持续壮大,五年规划中的指标数量也不断扩大,预计“十四五”规划指标数可能达到37个。二是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指标体系总体上被分布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资源环境、民生服务四大领域。三是约束性指标相对预期性指标不断扩充,考虑到“十四五”期间要素配置改革的深化,约束性指标占比将趋于稳定。
其次,结合“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可以对“十四五”规划指标的方向作出初步判断:
1)经济发展方面,城镇化率的提升有望超预期完成,GDP 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达成难度较高。GDP 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不达标较大程度受今年新冠疫情影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幅度较“十二五”时期显著放缓则凸显了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创新驱动方面,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互联网普及率在2019年就已达标,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有望在2020年顺利达标,仅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距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家在研发支出上将设定更高的目标,以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力。
3)民生服务方面,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的其他6个指标均已达标,为顺应“双循环”战略下促进消费的内在要求,我们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在目标上将不低于GDP 增长。
4)资源环境方面,10个指标均将在今年实现既定目标,但从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依然偏低、森林覆盖率与主要国家和全球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来看,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央将在资源环境发展上提出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