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出口增速9.9%为年内新高,符合我们此前预期。
分产品看,照明装置、纺织品、医疗器械、家具出口同比排列前四位,分别为41.4%/34.7%/30.9%/30.6%。
(1)照明装置及家具出口连续三月走强,或受益于海外房地产市场反弹及二季度积压需求的释放。如图3所示,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二季度以来房价持续走高,反映了房地产交易的繁荣,家具厂商补库存需求相应提升;与此同时由于二季度各国还处于较高程度的封锁中(图4),海外部分家具需求受到积压,并随着三季度逐渐解封得到释放。
(2)纺织品及医疗器械作为主要防疫物资,三季度以来出口逐月回落。
当前海外疫情仍有反复,尤其是印度、美国、巴西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仍数以万计(图5),但近期疫情反复并未对各国生产的有序恢复造成太大干扰,其对中国防疫物资的需求依赖大大降低。9月份该两类产品对整体出口增速贡献约1.7个百分点,较上月2.4个百分点继续回落(图6)。由此看来,尽管防疫物资对我国出口的拉动持续减弱,但随着海外经济复苏,其他商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回升显著。
进口表现大幅反弹超出预期,体现内需开始提振发力。
分地区看, 9月我国从美国/ 越南/ 韩国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24.7%/20.6%/17.2%(图7),由此可见越南及韩国9月出口的强势反弹(分别同增19.6%/7.7%)或受益于中国对其需求的扩张,而对美进口的反弹则源于继续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分产品看,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增速最高(28.2%,图8),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口降幅明显收窄(-47%,前值-71.9%),今年以来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同比持续维持在双位数水平,这可能综合了基数效应、市场对美国半导体出口限制的担忧,以及国内制造业景气度疫情后迅速回升的多重作用(图9)。此外农产品及铁矿砂进口同比分别升至23.2%/17.1%、原油进口降幅收窄,均对本月进口超预期形成支撑。
展望后市,出口的高增和进口的反弹是否可持续?预计四季度出口仍能维持高增长,但增速的上行或继续放缓。我们前期强调疫情后中国出口韧性源于供需缺口、防疫物资及供应链完整度三方面支撑,当前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景气度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也就是说供需缺口及防疫物资两条逻辑的弱化已经较为清晰,后续出口的主要动力将转为海外经济活动恢复后的正常生产及消费需求。10月第二周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同比较前一周回落(图10),为8月以来首次出现拐点,或提示了外需热度边际降低,后续走势值得持续跟踪。
进口反弹逻辑短期内不会消失。进口反弹一方面是内需提振的体现,另一方面源于加快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我们认为两者在短期内均不存在较大的波动风险,因此后续进口表现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