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专题一:继华为后中芯再遭美国制裁,逆全球化终致多败俱伤中芯国际遭美制裁,进口或受限。10月4日,中芯国际发布“关于美国出口限制进一步的消息”公告,美国商务部已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744.21(b)向部分供应商发出信函,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料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向中芯国际继续供货。这意味着此次美国商务部对中芯国际的限制出台后,美供应商出口中芯国际所需许可的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难度也面临升级,出口周期也会随之变长。
逆全球化导致多败俱伤,科技产业成本加剧。于中芯国际,在收入和设备方面,中芯国际对美国依赖严重,且虽然目前出口管制只针对美国产品,但因许多材料的生产设备也涉及到美国的技术,未来在这些设备和原材料供应上也存在被限制的风险,出口管制或对业绩造成打击。于中国,中芯国际为中国芯片代工龙头,引领国产化替代,此次出口管制或拖累中国布局自主芯片进程,此外也将放缓上游国产设备和材料厂商的追赶步伐。于美国,中芯国际1/4的客户都在美国,尤其国外第一大客户高通大部分芯片都在中芯制造,出口管制将促使这些企业转单至其他晶圆代工厂,而代工厂产能的限制使短期内大量转单难以实现,下游客户短期内转单困难将造成巨大损失,此外美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每年有50亿美元营收来自中芯国际,所以上游供应商也将受损。于全球,美国政府对TikTok、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公司的接连制裁可能破坏合作的信任基础,世界各国为了产业的发展、规避外部风险,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将可能会回流,全球价值链逆向发展,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于产业链,8寸晶圆需求旺盛,各大代工厂产能接近满载,短期内或无法接纳从中芯转移的订单,中芯此次出口限制将加重整个IC产业陷入“失序”状态。
短期储货应对,长期牵涉多国产业链禁令持续性有待考证。面对上游供应短缺,中芯国际已采取相关储存措施来应对潜在的原材料短缺风险,目前,中芯国际向别国上游供应商的制程设备采购规模已超越2020年全年需求。除备货外,目前中芯国际尚未受技术限制,未来仍有望得到美方厂商技术支持,且中芯北方和中芯绍兴并未在受限名单中。长期来看,中芯禁令影响多国产业利益,禁令持续性有待考证。以华为为鉴,此前美方针对华为的禁令使得多国企业受到高额利益波及,索尼、英特尔等均受影响,目前AMD与英特尔均已经从商务部获得继续向华为供货的许可。由于中芯国际禁令也涉及多国产业链离异,受禁令影响的非中国一方,在多国利益牵涉下,禁令可持续性存疑。
研究专题二:微软或将收购诺基亚网络业务,全球云网融合布局加速微软或将收购诺基亚网络业务,推动云网融合。据CCSInsight消息,微软公司正计划收购诺基亚网络业务,若此次对诺基亚网络业务收购成功,将推进云网融合,助力微软成为5G时代的重磅玩家,近年来微软加速布局5G云网协同,先后收购两大电信领域企业AffirmedNetworks及MetaswitchNetworks,协同Azure云平台与电信业务,高效推动微软5G云网战略。
云网融合趋势凸显,未来行业场景应用广阔,海内外企业均加速5G云网融合。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实现多样化,在医疗、教育、能源等行业逐渐渗透。云网融合需要基础运营商和云服务商共同参与,运营商处于云网融合领域的头部,发挥其强大的基础网络能力及政企资源优势;云服务商则逐渐切入,扩大云网融合市场,通过自有的云专网接入多种公有云资源形成云网平台,凭借云技术助力运营商进行战略调整,重构新业务生态。
海内外企业均加速5G云网融合。海外市场方面,海外电信运营商正加速部署网络重构战略,基于云计算、SDN、NFV等技术,推动网络演进,如AT&T标志性的“Domain2.0”计划、德国DT的PANEU等;网络厂商方面,则聚焦云网协同云网络软硬件及解决方案,并向运营商推广。国内市场方面,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努力提升云内网络能力,已具备网络对接、云互联、混合云等能力。三大运营商也宣布了其网络重构战略。如中国移动的“NovoNet2020”、中国联通的“CUBE-Net2.0”及中国电信的“CTNet2025”。华为等国内网络厂商除提供基础设备服务外,也提出了各种云服务解决方案。如华为云车联网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服务,构建面向联接的车联网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高安全、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联网服务支撑,云网协同,支持未来智能化演进。研究专题三:苹果iPhone12发布促进5G应用发展,我国5G应用及建设加速推进苹果发布首款5G手机,其作为行业风向标或将加速5G终端渗透率。10月7日,苹果公司宣布,北京时间10月14日凌晨1点,苹果将举办线上发布活动。此次发布会苹果将发布iPhone12系列,iPhone12系列共包含4款机型,分别为iPhone12、iPhone12Max、iPhone12Pro以及iPhone12ProMax。iPhone12系列将采用高通5G芯片,成为苹果首款5G手机。
5G产业建设及应用加速推进。终端方面,根据GSA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5G终端设备数量快速攀升,截止2020年8月底,全球已发布的5G终端数达到400种,而已投入商用的5G终端已达190种。在5G用户数方面,根据GSA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全球5G用户数增长了一倍,截止二季度,全球5G用户数达1.377亿,占整体全球移动市场的1.5%。
预计到2025年,5G用户将占全球移动市场的30%。其中,中国市场5G用户数高居全球之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透露,截止2020年8月,我国5G用户数超过1.1亿,占全球5G用户数70%以上。应用方面,云游戏、5G消息等应用产业链正加速合作布局。基础设施投资及建设方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三大运营商预计2020年将会为5G建设投资1803亿元,据中国通信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同时,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此外,IDC、毫米波等稳步推进均支持我国5G发展。
投资建议:苹果iPhone12发布促进5G应用发展,我国5G应用及建设加速推进,建议持续关注5G产业链核心受益标的包括5G光模块龙头光迅科技、以及相关公司华工科技等,核心通信设备商中兴通讯等。此外5G作为新基建的重点,预计相关5G原生应用的扶持政策将相继推出,建议关注5G消息龙头梦网集团、高速宽带连接模组龙头广和通等。
行情回顾:本期(2020.10.2-2020.10.9)沪深300指数上涨2.04%,收于4681.14点。创业板指上涨3.81%,中小板指上涨3.05%。通信(申万)指数本期上涨2.2%,收于2322.90,位于申万28个一级行业第16位。细分行业看,通信配套服务涨幅最高,涨幅为2.82%。
行业动态分析:2020以太网光模块销售有望创年度新高,未来5年规模将达240亿美元。2020年10月10日,光通信市场调研机构LightCounting称,自40年前,即1980年9月30日,初代以太网标准规范确立以来,以太网光模块的累计出货量超过了5亿只。过去10年,这类产品共出售3.52亿只,为供应商创造了228亿美元的收入。LightCounting最新预测显示,2021-2025年还将售出2.75亿只以太网光模块,产生240亿美元的销售额。若按该趋势持续,到2028年,该行业累计出货量将达到10亿只。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以太网光模块的销售在2020年Q2和H1期间均创下了新记录,Q2全球光模块的销售额达到近18亿美元,为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最高记录,上半年的销售额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16%,全球光模块市场有望2020创年度新纪录。
ABIResearch:OpenRAN投资将在2027年超过传统RAN投资。
2020年10月9日,来自ABIResearch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称,OpenRANRU设备将在未来几年蓬勃发展,该市场到2026年将激增至超过470亿美元,并将在2027-2028年首次超过传统RAN设备市场。
根据具体估算,2026年,用于公共室外网络的OpenRANRU总资本支出(同时包括宏蜂窝和smallcell)将达到407亿美元左右,同年累计出货量将达到990万。同时,室内企业网络的OpenRANRU总收入将在2026年达到67亿美元,累计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940万。
团队核心观点:5G建设方兴未艾,肩负支持数字经济以及驱动自主ICT以及底层芯片技术重任,建议持续关注5G产业链核心受益标的包括5G光模块龙头光迅科技、以及相关公司华工科技等,核心通信设备商中兴通讯等。此外5G作为新基建的重点,预计相关5G原生应用的扶持政策将相继推出,建议关注5G消息龙头梦网集团、高速宽带连接模组龙头广和通等。
云计算作为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一环,同时受益疫情驱动线上活动和企业上云需求增加。在IDC方面,强烈推荐资源及客户优势显著,内生外延加速机柜部署的奥飞数据,IDC&5G散热龙头英维克。此外,受疫情的全球影响,海外互联网厂商的带宽容量近期面对巨大压力,数据中心升级进度或将加快,建议关注400G数通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未覆盖);强烈推荐数通及无线业务稳健增长,软硬一体布局云方案的星网锐捷;关注数据中心交换机及企业级路由器市占率领先的紫光股份(未覆盖)。此外,云计算赋能万物互联,强烈推荐智控龙头拓邦股份及车联网龙头锐明技术。
全球贸易争端叠加疫情,关键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强烈推荐国内石英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有望直接受益于航天航空、半导体、光通信行业景气上行的菲利华,以及在北斗以及卫星通信等方面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的海格通信。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风险叠加全球疫情蔓延,原材料供应或将紧缺,产品出口压力较大;美方对华为等高科技企业进行压制,通信及半导体产业链或将面临挑战;5G专网推广进程不及预期,价值无法如期变现;运营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