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占比达40%、资源化程度仅为5%,建筑物新建&改扩建为核心控制环节: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15.5亿吨-24亿吨之间,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年我国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23.79亿吨,资源化程度仅为5%(欧美等国际水平在70%以上)。建筑物的拆除阶段和新建筑的施工阶段是建筑垃圾的控制关键点,旧建筑拆除以及新建施工占比为58%、36%(中国砂石协会)。
监管趋严带动处理需求放量,市场空间对应千亿级别:监管驱动由普通的填埋处理转向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减量化以及资源化利用迎来契机。2020年9月1日新固废法实施将建筑垃圾单独列置,提出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指导方法进行测算,2019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预计为20.27-38.31亿吨,市场空间预计约为千亿级别。
政策、区域壁垒明显,目前13家企业满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目前国内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于摸索阶段,具有较强的政策壁垒、区域壁垒、资金壁垒和行业经验壁垒。受限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本身集中度总体偏低,且“低小散”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质的转变,建筑垃圾“收—运—用”全流程公司值得关注。目前建筑垃圾处理仍以地区性特许经营为主,根据住建部,符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共计13家,金科资源(835476.OC)以及强耐新材(872777.OC)为新三板挂牌企业。
建筑垃圾盈利能力在固废产业链中较为突出,毛利率30%-40%、净利率10%以上:聚焦危废处置、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固废处置以及建筑垃圾处置四大细分领域,1)从毛利率角度看:危废水泥窑处置(60%以上)>危废无害化处置(45%以上)>建筑垃圾处置(30%-40%)>固废处置(25%左右)>危废资源化处置(20%-25%)>废弃物综合利用(20%以下);2)从净利率角度看:危废处置(12%以上)>建筑垃圾处置(10%以上)>固废处置(10%左右)>废弃资源利用(5%以上);
3)从roe 维度看:固废处置(10%以上)>危废处置(10%左右)&建筑垃圾处置(10%左右)>废弃资源利用(10%以下)。2019年金科资源毛利率42.19%,净利率水平18.35%,整体水平超出可比公司;金科资源ROE 指标为10.22%与可比公司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