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成品材料技术壁垒高,需求快速增长,进口依赖严重:OLED成品材料直接决定了面板的发光特性,包括发光效率、寿命等,是OLED 上游制造的核心关键材料,也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受益于国内OLED 面板产能放量增长,成品材料的需求将同步提升。2019年OLED 成品材料市场规模占OLED 材料比重达到83%,而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OLED 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和粗单体领域,在利润较高的OLED 有机发光材料成品领域占比较低,空穴层注入/传输材料、电子层注入/传输材料在国内市场供应占比12%左右,发光层材料供应占比不足5%,国内面板厂家依赖进口严重。
国内面板产能放量在即,有望带动OLED 成品材料国产化:据群智咨询、IHS、赛迪智库数据,2019-2023年间,OLED 在显示领域渗透率有望从30%增长至近50%,全球市场规模进一步由251亿美元攀升至364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从11%大幅提升至34%,有望实现国内行业空间4年翻4倍;现有投产计划下,2022年中国OLED 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将达到45%,有望超过韩国。我们认为在政策扶持及国内OLED 面板厂家快速崛起背景下,考虑到供应链安全性等因素,未来3-5年成品材料国产化是较为确定的趋势。
发光层重磅专利陆续到期,国产厂商迎来曙光:EML 客体材料拥有较高技术壁垒,由于海外巨头强大的专利保护体系,我国OLED 成品材料厂商前期始终难以绕过。在磷光掺杂材料领域,三项核心专利主要由美国UDC 垄断,分别涉及磷光、稀有金属配合物和L2MX 结构的有机配体三个层面。我们认为随着以上三项专利近年来陆续到期,国内厂商有望利用有机合成、化学修饰等手段绕开现有分子结构,实现专利突破。虽然仍存一定的技术壁垒,但已无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障碍,国产成品材料厂商迎来进口替代曙光。
投资建议:国内OLED 成品材料需求快速增长,随着下游面板产能不断向国内转移和发光层重磅专利的陆续到期,我们认为国产OLED材料厂商有望从渠道和技术两方面实现破局,逐步开启国产化替代进程。建议关注奥来德和万润股份(子公司三月科技),同时建议关注行业内公司北京夏禾,北京鼎材和阿格蕾雅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认证进度低于预期,专利侵权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