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以来,我国利率、汇率呈现“双率齐升”态势。
(1)短端资金利率持续上行,存单市场“量价齐升”,截至8月末,3M 和1Y 存单价格分别为2.67%和2.95%,较年内最低水平上行142bp 和136bp。债券利率趋于上行,已基本接近疫情前的水平,整体收益率曲线呈现平坦化态势。
(2)美元指数再度大幅下挫,并已跌至92附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至6.85,较年内最高水平(7.16)升幅超过3000bp,兑欧元贬值、兑日元保持稳定、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
(3)5月份以来,跨境资本流动性相关观测指标都呈现向好态势。
“双率”齐升的基本面与政策面逻辑。
(1)基本面——疫情后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前期为应对疫情而推出的临时性和阶段性政策开始逐步退出,资产价格脱离前期低位水平并逐步回升也在情理之中。
(2)政策面——中美两国疫情前后货币政策选择存在显著的差异,美国的宽松力度明显更大,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叠加美元指数的持续下跌,也推动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
当前中美摩擦加大,需要下好稳定美元流动性的“先手棋”。中美摩擦已逐步渗透至贸易、科技与金融各领域,外部形势面临的不确定性颇多,当前阶段美元流动性的稳定重要性提升。在我国货币政策回旋余地加大的情形下,维持“双率”强势地位,有利于应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提速,汇率走强具有“主动升值”意味,内部短期流动性供给“总闸门”对应相对偏紧
(1)金融体系需要做好跨境资金逆向流动准备。为保证一旦中美摩擦冲突升级可能造成的美元流动性获取渠道受阻,中资金融机构及在港企业分支机构需要定好预案,对外汇敞口、资产组合头寸等可能的风险暴露做好应对预案。
(2)“稳外贸”、“稳外资”在特殊时期意义更大。在当前时期适当调整国际收支结构,通过扩大开放拓宽资本和金融项下的资金流入渠道,以更好的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资金利率、债券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展望。
(1)货币政策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需要阶段性关注跨境资本流动情况,稳定美元流动性诉求加大,政策难有显著放松空间。
(2)短端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空间有限,预计DR001中枢维持在1.5-2.0%,DR007中枢维持在2.0-2.4%,存单利率价格易上难下,1年期存单价格更具刚性。
(3)债券市场配置盘尚未完全入场,趋势性机会仍难觅,维持相对较大的中美利差,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外资流入,预计债券利率将在2.9-3.1%区间震荡。
(4)美元指数在震荡中下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稳中偏强,对欧元、日元等非美元货币保持稳定。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重启后疫情复杂度提升,中美摩擦进一步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