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0年半年报: 2020H1实现营收 536.22亿元, 同比下降 24.0%;归母净利润 13.07亿元,同比下降 61.2%,扣 非归母净利润 8.94亿元,同比下降 68.2%。其中, 2020Q2实现 营收 296.49亿元,同比下降 15.3%,归母净利润 11.72亿元, 同比下降 22.8%,扣非归母净利润 8.82亿元,同比下降 39.1%。
分析判断:业绩大幅超预期 短期承压不改龙头底色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 中国乘用车销量约 787万辆,同比下降 22.4%; 欧洲(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英国)乘用车销量约 510万辆,同比下滑 24%; 美国乘用车销量约 163万辆,同比下降 35.6%。此背景下,公司国内主营业务营收 403.29亿元,同比下 降 22.0%;国外主营业务营收 104.25亿元,同比下降 29.0%。分 季度看, Q2营收同比降幅较 Q1收窄 17.3pct, Q2归母净利润同 比降幅较 Q1收窄 69.8pct, 环比改善明显,业绩大幅超预期。 公 司产品品类丰富, 且核心业务规模效应显著,客户覆盖几乎所有 合资及主流自主品牌。面对行业和市场的异常波动,抗冲击和恢 复能力强, 短期压力逐步化解, 零部件龙头底色尽显。
业务调整进退有序 客户拓展步步为营 公司报告期内进退有序地完成了一系列调整动作,业务结构 得到持续的完善: 1) 全资子公司拟收购 ADIENT 公司持有的延锋 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30%股权,以实现 100%控股; 2) 全资子 公司拟出售上海李尔实业交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45%股权,退出 汽车车用线束总成等业务; 3) 将皮尔博格泵技术有限公司和上 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变更为公司直接投资企业,纳入直接管 控范围; 4) 公司原直接投资企业上海幸福摩托车有限公司和上 海联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相继推出制造业务,仅从事存续资产 和人员管理。 公司报告期内拓展了豪华、日系、新势力等品牌的客户,展 现出稳步提升的竞争能级: 1) 汽车内饰、车灯、座椅、保险 杠、压缩机、电动转向机、传动轴、驱动轴、制动系统、轻量化 铸铝、车身机构件及模具、底盘结构件及模块总装等业务获得奔 驰、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相关车型配套定点; 2) 内饰、车灯、外饰件、电动转向机、驱动轴、油箱、发电机等业 务获得本田、丰田、尼桑等日系品牌相关车型配套定点; 3) 公司内饰、座椅、保险杠、电池盒及车身分拼总成件、稳定杆、悬 架弹簧等业务实现向特斯拉上海公司相关车型配套; 4) 内饰、 减震器、电动转向机等业务实现向蔚来汽车相关车型配套。
产品运营双升级 塑造未来发展优势 公司重视全球汽车技术发展和行业变化态势,加速推进产 品智能化和运营数字化转型。 产品层面: 公司 6月发布了智能 座舱技术展示平台延锋 XiM21,并正同大众、奥迪、宝马、上 汽乘用车等整车客户合作开发下一代智能座舱系统;华域麦格 纳电驱动系统在获得大众 MEB 平台项目定点后,又新获通用全 球电动汽车平台项目定点;毫米波雷达产品产业化进展顺利, 并正加快推进前向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技术研发。运营层 面: 公司加快推进运营数字化转型,启动智能制造评价标准制 订、数字化标准案例共享、信息安全建设等工作, 遴选 10家 企业推进数字化标杆工厂建设,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 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整个制造系统的效率、敏捷性和成本竞 争力。 产品和运营的双升级将从技术和效率的角度塑造未来的 发展优势, 并使公司长期受益。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龙头,产品全面且客户质优,业务具 备良好的抗压和恢复能力。公司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明显,以 至上半年业绩大幅超预期。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0-2022年营收为 1295.6/1416.0/1554.5亿元,归母净利润 为 60.1/65.7/70.4亿元,对应的 EPS 为 1.91/2.08/2.23元。 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为 12/11/10倍。 根据公司历史估值区间 PE 8-14倍,给予 2021年 13倍 PE 估值,目标价由 24.96元上调 至 27.0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消费环境、行业政策、疫情等因素导致国内外 汽车市场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汇率变动、贸易保护、技术壁 垒、文化冲突等海外投资和运营的风险; 在电动化、智能网联 化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不及 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