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月份第二波感染风险积聚:7月全球多地虽然“心理上”继续迈入后疫情阶段,但第二波感染的风险正在积聚,欧日都发生较大规模的疫情反弹迹象,东京、大阪的单日新增超过第一波峰值,巴西、印度疫情持续面临失控的风险,美国仍在为早期的防空怠惰而付出着代价。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在7月份仍然徘徊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至截稿时,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1960万例,累计死亡725302例,其中,美国累计确诊超500万例,死亡161965例。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
(1)本次7月29日FOMC 会议未在货币政策上做出大幅调整,“政策框架评估”推迟到9月,保持之前的利率目标区间,主要是延长之前的紧急贷款计划截至日期;在经济前景和财政政策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预估在9月会议上会有更多政策出台;
(2)欧央行7月16日同样宣布维持利率走廊现状,并继续以灵活方式实施规模高达1.35万亿欧元的紧急购债计划(PPEP),至少持续到2021年6月。同时,欧洲央行决定把1200亿欧元临时购债计划持续至今年年底;
(3)日央行7月15日同样表示将维持当前的超宽松姿态不变,将短期利率目标维持在-0.1%不变,并承诺引导10年期公债收益率在近零水准,并重申央行将购买无限量的日本国债,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金砖国家(除中国外)货币政策: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未止息,多国为刺激经济复苏推出多轮货币宽松政策。7月以来,俄罗斯、巴西、南非加速放宽货币政策,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历史低位4.25%;巴西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这是巴西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第九次降息,利率水平再创1999年以来新低;南非储备银行也将回购利率下调25个基本点至3.50%,今年已经将回购利率降低了275个基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17日发布的《对外部门报告》中预计,2020年各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余额将进一步缩小至相当于GDP 的0.3%,部分原因是许多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且贸易持续面临压力。各国为了抗疫而推出空前庞大的财政支出与积极的货币政策,可能推升通货膨胀,印度6月的通胀率已经达6.09%,超过了央行设立6%的最高通胀容忍上限。目前来看金砖四国仍有降息空间,但考虑到财政状况,宽松步伐或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