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事件回顾。2019年11月11至13日,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第二次医保目录品种谈判顺利完成,并于11月28日正式发布谈判结果。150个药品谈判成功97个,全部纳入乙类,119个新品种70个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60.7%,乙肝用药平均85%降幅,肿瘤和糖尿病药物平均降幅约65%,31续约品种27个谈判成功,平均降幅约26%。
医保谈判将持续常态化与规模化,国产品种有望成为主导。自2017年第一次医保目录谈判以来,国家医保局延续了2年一次的老品种续谈与新增品种的谈判的规则,未来仍将保持这种谈判节奏。新谈判品种数量不断增多,从2017年首次谈判的36个品种到本次的新增的70个,规模在不断扩大,基本涵盖了2017-2019近两年新获批的创新药品种。国产品种数量在快速崛起,2017年首批36个谈判目录中,国产12个,而本次新增的70个品种有33个国产,已经接近外企37品种数量。随着国产创新药的快速崛起,未来医保谈判,国产创新药品有望成为主导品种。
本次谈判覆盖面广,平均降幅明显,慢病用药降幅居前。从新增70个品种中公布的降幅来看(降幅计算为该品种现行最新中标价与医保谈判支付价计算得来),一共有27个品种降幅超过50%(部分企业的品种未公布降幅)。其中,海思科的精氨酸谷氨酸降幅最高,达到83.6%。从医保局公布的整体数据来看,新增70个品种价格平均降幅60.7%,乙肝用药平均85%降幅,肿瘤和糖尿病药物平均降幅约65%。
鼓励创新得到充分体现,个别产品成市场焦点。本次谈判成功的品种中包含多个国产创新产品,这些品种主要集中在近两年获批上市,如恒瑞医药的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PD-1),浙江医药的苹果酸奈诺沙星、丽珠集团的艾普拉唑注射液以及记黄埔的呋奎替尼等。PD-1单抗是本次谈判的焦点产品,2个进口与2个国产产品同时进入谈判,结果仅有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降价64%顺利通过,在降低患者用药负担的前提下,也维护了国产PD-1产品的价格体系,同时对进口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本次谈判的落实细则。政策要求各地要在2019年12月底前将谈判药品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直接挂网,谈判结果将在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谈判药品在协议期内按照乙类药品支付,各地不得将谈判药品调出目录,也不得调整限定支付范围。同时针对本次谈判中未能成功续约的药品,各地可制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医保基金可继续支付,合理保障患者用药连续性。
医保谈判有利于国产创新药,重点关注个股。本次医保谈判再次重点突对出创新的支持,我们认为在2017年第一次谈判基础上,本次医保谈判整体上将有利于国产创新药,“以量补价”效果明显。建议重点关注恒瑞医药(600276)、贝达药业(300558)、康弘药业(002773)、海思科(002653)和浙江医药(600216),以及港股信达生物-B(1801.HK)、君实生物-B(1877.HK)。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低于预期、谈判品种销量低于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