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冠疫情中,呼吸机如何“守住最后底线”?
呼吸机主要用来替代或控制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
新冠肺炎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严重感染,自主呼吸难以保障血氧含量,呼吸机的使用可以避免呼吸系统和重要器官衰竭,为其他治疗手段争取时间。新冠诊疗指南中明确,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支持呼吸,是重要的诊疗方式。根据我们的分析发现,呼吸机缺口较大的地区死亡率明显较高。
2.呼吸机的缺口有多大?
呼吸机支持呼吸衰竭和外科手术,保有量本身较低。预计疫情前,国内呼吸机保有量在8万台左右,年采购量在1.47万台。ICU资源挤兑较为严重的武汉地区预计需求量在5000台左右,整体缺口约在4000台,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得到了迈瑞、鱼跃等呼吸机厂商的支持,需求缺口基本得到缓解。同时,从目前境外输入性病例数量来看,国内呼吸机尚且可以满足。海外疫情爆发情况严峻于武汉,高峰尚未来到。英国、法国、西班牙和伊朗存在短缺情况,意大利勉强满足需求,美国、德国储备丰富暂时不存在短缺。
3.呼吸机缘何“一机难求”?
“一机难求”本质上体现的是技术壁垒和产能限制。上游的零部件产能限制了下游的产能拓展。零部件供应细节较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预计国内呼吸机产能1240/日,海外主流企业约300~400台/日,难以追逐新冠发展,同时医用呼吸机还有较高的无菌生产要求和资质壁垒。
4.跨界生产呼吸机,是青铜,还是王者?
车企、航空企业“被迫营业”呼吸机,包括特斯拉、通用等。从基础来说,车企和航天企业具有较强的供应链和涡轮风机相关技术、生命支持系统和重叠度较高的零部件。但是仍然可能因为设计复杂、无菌量产要求以及售后调试跟台服务等面临问题,难以替代传统企业。
5.呼吸机热潮,昙花一现or细水长流?
即使没有疫情发生,我们国家的整体呼吸机配置仍然较低。考虑到疫情情况,以及后续可能成为一个较为常态化的呼吸性疾病,国家有望从优化资源结构、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升呼吸机的配置率。
而各级医院有望通过疫情,认识到呼吸机的配置意义,提升呼吸机采购意愿以及呼吸机相关使用的培训。同时,中高端呼吸机的国产占比较低,疫情提升国产品牌影响力与公信力。
投资建议
呼吸机短期受到疫情需求激增,同时暴露基础配置不足短板,长期来看有望提升ICU建设和呼吸疾病关注,国产呼吸机品牌质量和服务获得认可。呼吸机板块建议关注迈瑞医疗、鱼跃医疗。
风险提示
疫情过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公共医疗卫生建设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