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Q1业绩略超预期。公司20Q1收入61.3亿元(+11.5%),经营溢利11.6亿元(+0.6%),归母净利润11.6亿元(+21.8%),每股盈利18.59分(+21.8%),收入端增速略超市场预期。毛利率同比提升4.0pp至73.9%,公司盈利结构持续优化。此外,在六大疾病领域核心品种驱动下成药业务增长18.3%,原料药增长放缓。
成药业务表现理想,心脑血管与呼吸条线成亮点。1)成药产品线表现靓丽,Q1营收达到50.22亿元(+18.3%)。其中神经系统用药收入16.5亿元(-4.3%),恩必普持续市场下沉,Q1仍增长18.1%至14.5亿元,考虑到终端下沉与学术推广齐发力,预计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2)其他板块中,心血管产品收入5.82亿元(+66.5%),其中恩存于19年集采中标已带来增量收入,玄宁恢复快速增长;呼吸系统用药收入1.9亿元(+98.9%)中,琦效受疫情影响录得可观收入。
克艾力销售强劲,抗肿瘤产品线增长动力充足。抗肿瘤产品Q1营收达15.52亿元(+53.7%,15-19年CAGR达87%)。其中,多美素和津优力销售同比分别增长13.7%/64.5%;克艾力受益于产品起效快与线上推广,贡献超5亿元(+114%),降价纳入集采后有望迎来渗透率大幅提升和对普通剂型的替代空间,预计20年有望实现25%以上增长。随着公司在抗肿瘤领域影响力的逐步建立,预计该板块未来几年有望维持强劲增长。
研发投入强劲,管线稳步推进。公司研发力度持续增加,Q1研发费用达5.68亿元,占成药收入比重为11.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有望持续加码。仿制药共有23个品种、35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有望借助带量采购政策快速切入市场。新药方面,新型制剂、大分子和小分子研发平台各具特色,预计21~22年有望每年推动3~5个新药品种上市,其中两性霉素B脂质体、米托蒽醌脂质体、RANKL、PI3K抑制剂有望于20~21年获批,预计将成为公司新一代重磅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疫情对1季度的影响有限,销售和研发层面各项进展正陆续恢复,此外公司披露拟进行人民币股份或中国存托凭证发行并于科创板上市,有望拓宽融资渠道。我们维持20~22年EPS预测为0.72/0.86/1.02元,对应20~22年PE分别为21/18/15x。公司储备重磅品种有望有序上市,当前估值具吸引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药价格波动,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