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开展检测 二级以上医院短时间内形成检测能力。
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三级医院均应当具备独立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能力;
各级疾控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二级医院、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提高检测能力。近期卫健委发文进一步提高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检测能力。常态化防控需要大规模进行检测,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对检测相关产品需求一直较高,有利于国内外渠道通畅的IVD、检测相关上市公司及具有检测能力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疫苗研发备受关注。
国内已有3项研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合作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II 期临床试验500名受试者已经完成注射,5月有望揭盲。中国生物武汉制品所已经开始II 期临床,同时其北京制品所的灭活疫苗也获得临床批件。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也在II 期临床,该疫苗临床前试验结果显示可以在动物体内诱导出较强的中和抗体反应,可以阻止10种新冠病毒株的感染,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
一季度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均为负。
受疫情影响,2020年1-3月,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5018.10亿元、614.10亿元,同比分别下滑8.90%、15.70%。
近六个月医药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 器械板块表现亮眼截至4月24日,以六个月区间统计,医药指数上涨17.46%,跑赢沪深300指数20.76个百分点,医疗器械板块涨幅最大,上涨47.29%。医药板块绝对估值PE(历史TTM 整体法)为56.84,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约389.64%,均处于近十年的高位水平,多数细分板块在历史高位水平,化学制剂板块在历史新高。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近期疫情极大地提升了医药板块关注度,同时创新产业链持续高景气度。
投资建议。
未来十二个月内,维持医药行业“增持”评级。
我们继续维持医药行业“增持”评级,5月建议重点关注IVD、疫苗、创新产业链相关板块。国内疫情进入内防反弹和外防输入阶段,全面复工复产后,疫情对医药公司生产、销售等经营方面的负面影响会逐步消除。医药是刚需,对需求的主要影响是延缓释放。疫情也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认知和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