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十年路漫漫,守得云开见月明。生猪期货是中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上市完善了期货市场从种植、加工到养殖端,全产业链条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平台的构建。早在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但由于当时生猪养殖端参与主体以中小散户为主,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期货交割难度较大。随着行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逐步提升,2018年取得实质性进展,证监会于18年2月正式批复大商所生猪期货的立项申请,但同年下半年由于非洲猪瘟爆发,期货上市进度再延缓。根据农业部数据,当前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6月环比转正,行业集中度正快速提升,生猪期货上市时机已成熟。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大连商品交易所扎实做好生猪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生猪期货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生猪期货推出增加远期交易撮合机制,后非瘟时代对生产端指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生猪现货交易撮合主要由猪贩子承担,缺少远期报价机制。由于产业链上养殖和屠宰环节格局较为分散,猪贩子在由产区向销区、长距离、调运活猪为主的流通方式中起到运输、价格撮合、向屠企垫资、点对点的沟通协调等重要作用,通过市场化的竞价机制调节区域间的供需矛盾。效率虽高但缺乏远期价格指引,而生猪期货上市有助于调节远期供给,平抑价格高波动。养殖场通过套保业务提前锁定生猪销售价格,屠宰企业、贸易商提前锁定原材料采购价格,减少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后非瘟时代,市场参与主体已由中小散户快速向养殖集团、规模场转变,远期价格对生产指引更具重要意义。
生猪期货推出有助于养殖-屠宰一体化整合加速。借鉴美国生猪期货推行经验,随着养殖端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屠宰加工企业通过“合同生产”方式锁定原材料,下游养殖环节规模化也在迅速提高。报价机制也逐步由现货市场报价转向“订单式生产”。根据USDA,美国养猪场依当日市场价格出售生猪的比例从1994年62%降至2007年8.6%。如荷美尔年屠宰约1100万头生猪,其中2/3为合同式生产、远期锁价,另1/3通过在以市场价格收购生猪。对于中国生猪产业链,在后非瘟时代,政策引导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运猪”向“运肉”转变使得屠宰在产业链上定位上移,屠宰成为养殖集团由生产端向销售端延伸赚取品牌溢价的必经之路,而生猪期货的推出将加速养殖-屠宰一体化整合。
投资建议:短期由于非洲猪瘟影响,产能效率下滑、供给紧缺仍为产业链主要矛盾。在后非瘟时代,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头部公司产能快速扩张,加速向屠宰端延伸。生猪期货的上市将加快产业链健全发展,建议重点关注养殖、屠宰一体化布局的养殖、屠宰及肉制品企业,如生猪期货上市后拥有较多交割场的自育肥龙头公司,以及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较完善的温氏股份、屠宰&肉制品龙头双汇发展。
风险提示:1、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的风险:养殖业中出现的禽流感、蓝耳病、非洲猪瘟等禽畜疫情,以及低迷的猪价行情,对生猪行业公司的生产销售、业绩影响较大。若公司生产基地区域发生严重的疫情,将会对公司的饲料产量及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2018年下半年爆发的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非洲猪瘟具有潜伏期长、发病后死亡率高的特点,且当前没有一直没有有效的疫苗研发成功,在国内也属于第一次大规模集中爆发,无论是大型养殖企业,还是养殖中小散户在疫情爆发初期都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因此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损失。2、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生猪价格变动将影响行业到公司的营收与利润水平。生猪价格在经历了2016年的高位运行之后,2017年到2018年进入下行期,特别在2018年上半年一度跌至近8年最低价,2019年重启猪价上行周期。未来,若生猪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或上涨幅度低于成本上涨幅度,或者行业内公司生猪出栏规模增加幅度低于价格下降幅度,都将面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3、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当前市场对生猪板块20年利润预期较高,从价、量、本三个变量看,影响20年猪价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在于:新冠疫情防控导致在外就餐需求骤降、以及高价格下家庭消费对热鲜肉的需求急速下滑、进口肉的大幅增加、出于民生的考虑政府对高价格必要的调控。此外若疫情大面积复发,使得上市公司出栏量折损比例较大,进而提高成本费用,均影响上市公司2020年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