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医药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受“两票制”下企业低开转高开导致2018年营收基数偏高、医保控费背景下带量采购等政策持续推进、医疗服务板块多支个股大额亏损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速放缓而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医药板块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均出现同比大幅下滑。疫情背景下,医药板块表现出良好抗跌性与防守性,今年以来(截至4月30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收于9,134.60点,累计上涨14.28%,大幅领先同期上证综指,在全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二,涨幅仅次于农林牧渔,目前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市盈率(历史TTM_整体法)为42X,内部估值分化加剧,医疗服务板块估值为89X,明显高于其他板块,其后是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板块,分别为58X和55X,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估值仍然相对较低。
国内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医疗秩序逐步恢复正常,疫情对于医药行业的负面影响基本已在一季度体现。疫情为医药板块投资带来新机遇,一是疫情充分暴露国内卫生应急体系不足,新一轮医疗卫生领域补短板即将开启,医疗器械板块特别是医疗设备有望长期受益,建议关注迈瑞医疗、万东医疗、海尔生物、凯普生物、理邦仪器等,二是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原料药行业全球地位凸显,短期业绩向好,长期竞争格局优化、盈利能力改善,原料药行业进入长景气周期,建议关注美诺华等,三是疫情催化下国企改革提速,存国改预期标的或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华北制药、澳柯玛等;受疫情影响,2月、3月基本处于政策执行与发布停滞期,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政策推进速度恢复,第二批国家集采结果基本在全国落地执行,多个省份重启地方药品集采,“6+3”联盟发布人工晶体类医用耗材采购文件,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意味浓厚,预期集采仍为医药领域全年核心事件之一,控费降价、实施价值导向的医保战略性购买政策趋势未变,医药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持续,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已于3月底发布并将于7月1日正式执行,涵盖境内、境外、化药、生物制品、中药的注册、再注册、上市后临床变更等内容的多个配套文件征求意见稿已于4月30日发布,政策支持创新趋势不改,创新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建议关注海普瑞、凯莱英、昭衍新药等。
制造业增速放缓,2020Q1受新冠疫情影响同比大幅下滑我国医药制造业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0%,较2018年下降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90%,较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营收及利润总额增速自2017年以来持续回落,在医保控费大背景下,随着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限制辅助性用药等政策持续推进,医药工业整体增速放缓,收入及利润总额已进入单位数增长新阶段。新冠疫情影响下,仿宋2020Q1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90%、利润总额同比下滑15.70%。
医药板块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7,375.52亿元,同比增长13.12%,增速较2018年下降6.87pp,实现归母净利润970.11亿元,同比下滑8.55%,营收同比增速放缓而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主要受“两票制”下企业低开转高开导致2018年营收基数偏高、医保控费背景下带量采购等政策持续推进、医疗服务板块多支个股大额亏损等因素影响。2020年1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66.83亿元,同比下滑7.74%,归母净利润294.14亿元,同比下滑17.93%,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Q1非发热门诊医疗服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23家医药上市公司中,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分别有68家和56家净利润增速超过50%。
医药行业大幅跑赢大盘,板块内部分化明显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大幅跑赢大盘,截止到4月30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报收9,134.60点,累计上涨14.28%,在全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二,涨幅仅次于农林牧渔。二级行业指数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医疗器械行业领涨,涨幅高达38.84%,其次为生物制品和化学制药行业,分别上涨26.81%和8.67%,中药行业涨幅最小,仅上涨0.43%。
截止到4月30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市盈率(历史TTM_整体法)为41.28X、市净率(整体法)4.23X,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已处于2017年以来高位。板块内部分化明显,医疗服务板块估值最高,为89X,其后是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板块,分别为58X和55X,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估值仍然相对较低,分别为26X和20X。
疫情后周期,新机遇与政策延续并存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诊疗秩序逐步恢复正常,预计后续医药行业将呈现新机遇与政策延续并存局面。
疫情充分暴露国内卫生应急体系不足,医疗资源仍有较大缺口,新一轮医疗卫生领域补短板已开启,各省份发布的2020年重大投资规划均涉及多个医院建设项目,已披露投资额非常可观,除重大投资规划外,多省份发布医院建设规划,河南省计划到2025年新增三级医疗机构162所(省级7所,省辖市级85所,县级70所),云南计划改、扩、新建多所传染病医院,总投资额54.10亿元,预期国内医院质量及数量3-5年内或大幅提升,截至4月13日,2020年募集资金用途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共发行约2570亿,当前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在建设规划及配套资金双重支持下,医院建设驶入快车道,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建设采购刚需,即将进入新一轮采购周期,医疗器械板块尤其医疗设备相关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原料药短期供给受限,抗役相关药品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需求增加,抗役非相关药物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用药虽然需求未出现明显变化,但除中国外的主要厂商如印度企业停产停工导致供应紧张,国内原料药行业基本复产复工,产品种类丰富,行业一体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小,物流能力强,多个品种具备全球优势,产品量价齐升;长期来看环保持续收紧,大量不合规中小企业退出原料药市场,原料药项目审批严格,行业进入壁垒提高,整体竞争格局优化,国内药审政策改革和集采政策促使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优质原料药企业行业地位提升,话语权增强,盈利能力改善,国内原料药行业已进入长景气周期。
此外,新冠疫情等影响下,一季度国有企业整体营收下滑,出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释放经济潜力、稳定经济,同时化解地方隐形债务压力考量,国企改革提速明显,存国改预期标的或迎来发展机遇。
除疫情带来的新机遇外,经过2、3月份政策推进与发布停滞期,政策推进速度恢复,截至4月30日,除湖北省外,全国各省市均已发文并正式执行第二批国家集采结果,基本与疫情爆发前预期落地时间相吻合,整体进程并未受到明显影响,预计第三批全国药品集采大概率于2020年下半年启动,多地重启地方性药品集采,集采品种由口服固体制剂拓展至注射剂、由一致性过评品种拓展至未过评品种,地方及采购联盟已针对高值耗材细分品种开始探索带量采购,预期集采仍为医药领域全年核心事件之一,控费降价、实施价值导向的医保战略性购买政策趋势未变,医药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持续,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已于3月底发布并将于7月1日正式执行,涵盖境内、境外、化药、生物制品、中药的注册、再注册、上市后临床变更等内容的多个配套文件征求意见稿已于4月30日发布明确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药品加快上市注册制度即将全面推开,政策支持创新趋势不改,政策支撑下创新产业链维持高景气。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医药政策变动;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药品降价超预期;市场估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