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政治局会议解读:以财政为主要抓手来稳定经济

来源:西南证券 作者:杨业伟 2020-03-3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20年 3月 27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在目前国内疫情进入收官阶段,海外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经济迫近衰退时期,判断国内政策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疫情进入收官阶段,下一阶段的疫情防控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3月 27日会议中,决策层对当前疫情状况定调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成绩来之不易”,与 2月 21日“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定调相比,显示决策层对国内疫情的判断继续改善。但境外疫情快速蔓延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经济贸易冲击和疫情输入压力这是决策层目前所担心的问题。截止 28日,全球(不含中国)确诊肺炎病例为 58.0万人,环比增速 12.1%,依然保持较高增速。面对新的变化,决策层指出下一阶段防疫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北京是疫情防控重点区域,湖北省将逐步恢复人员流动性,政策面也将加大对湖北省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会议指出湖北省要同有关省份加强对接,有序做好本地人员外出就业、外地滞留在鄂人员返程等工作。同时强调要支持湖北有序复工复产。而北京要继续加强疫情防控,这是因为北京疫情防控形势在全国来看依然较严峻。截止 28日,北京存量确诊病例为 157人,在全国非湖北地区居首。将北京列为疫情防控重点区域,也是为会顺利召开创造条件。

本次会议重申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翻番目标预计会柔性化处理。本次会议继续强调要“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2月 21日的政治局会议表述基本一致。考虑到 1季度实际 GDP 增税将回落至-5%左右,因而如果要实现翻番目标则需要 2-4季度的实际 GDP 增速达到 9%左右,难度非常大。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硬性的增速目标,预计后续会柔性化处理。

政策继续保持宽松,财政将成为主要抓手。为了稳增长,逆周期宏观政策将发力,财政政策是主要抓手。本次会议也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预计一般预算赤字率将提升至3.2%左右,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在 6000-8000亿元;专项债发行规模为 3.5万亿左右。20年实际赤字规模有望达到 6.7万亿,较 2019年的提升了 1.9万亿,再加上特别国债 7000亿元左右,则有望给基建投资带来 2.6万亿的增量资金,如果这些增量资金全部投入基建,将提高 20年基建投资增速 14个百分点左右。

宽松货币政策将以扩信用与降成本为主,将继续通过降息降准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本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与上次一样,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但新增要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这与央行近期的表态基本一致。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需要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后续 MLF 和逆回购利率和准备金率依然有下行空间。而根据媒体报道,近期央行在就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与银行进行了沟通,预计后续存款基准利率也可能下调,以进一步减轻银行负债成本,从而带动贷款利率下行。

后续将会有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出台,汽车、家电行业有望受益。本次会议强调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2月 21日对消费的表述是“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未来可能出台刺激国内消费的措施,比如进一步放开汽车限购,并可能提供补贴,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有望受益。在就业承压,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的情况下,不排除提供消费券以支持扩大居民消费的可能。

债券市场将延续震荡态势 。央行在流动性方面相对审慎,宽松以扩大实体信用和降成本为主。因而银行间流动性难以更为宽松,难以推动债市继续上涨。但基本面偏弱环境下,政策也难以明显收紧,债市短期将延续震荡态势。从资产配置结构上看,依赖内需的优于依赖外需;依赖投资的优于依赖消费;外资持有少的优于外资持有多的;库存低的优于库存高的。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