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归母净利94.66亿元,同比增长8.8%
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08.75亿元,同比增长100.47亿元或19.8%;营业成本354.71亿元,同比增长69.67亿元或24.44%;归母净利94.66亿元,同比增长7.63亿元或8.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6亿元,同比增长7.71%。基本每股收益0.2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8%,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6元,对应当前股价的股息率为2.57%;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例为40.55%。
受益于新机组投产,全年上网电量同比增长13.96%
截至2019年底,公司管理24台在运核电机组、5台在建核电机组(含控股股东委托的惠州1号机组),在运装机容量同比增加11.67%。目前公司在运及在建的装机容量分别为27142兆瓦和5800兆瓦,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55.69%及44.08%,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53.22%。阳江核电5、6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投入商运,台山核电1、2号机组分别于2018年12月、2019年9月投入商运。受益于新机组投产,2019年公司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累计上网电量为1789.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6%。
2019年24台在运机组平均能力因子92.42%,平均负荷因子86.15%,平均利用小时数7507小时;2018年,22台在运机组三项指标分别为92.75%、86.94%和7554小时;利用小时同比略有下降(0.6%)。除了电力市场供需的影响,机组的大修安排(换料大修、首次大修、十年大修等)会对上述指标尤其是负荷因子和利用小时数产生较大影响,这是核电运营的特点之一。基于此,我们认为公司的发电机组整体运行平稳,供需关系及产能利用率并未转弱,这既体现了公司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力,也反映了公司在电力市场的开拓和竞争中能力较强。
牌照稀缺、经营稳健,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共振
核电行业资质、技术、资金、人才门槛都很高,运营牌照稀缺。目前,国内仅有中核、中广核、国电投三家央企具有核电运营资质;多年以来,数家能源央企都曾试图争取第四张“牌照”,但至今尚未有实质进展。我们判断,中短期内国内核电运营市场仍将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国内核能发电市场的成长红利将仍主要由上述三家运营商直接或间接分享。
2019年是核电新机组核准的“破冰”之年,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共6台机组获批。我们认为这是鲜明的开闸信号,持续概率较高,结合“电力十三五规划”等顶层政策文件指引,后续有望每年新核准4-8台机组。核电属于政策保障优先发电的类型,公司电量将随新机组投产持续增长。近几年受市场化交易比例扩大的影响,上网电价平稳中略有下降,但目前来看边际影响已经很小。我们预计未来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为装机增长、精细运营带来的电量增发。
“新机组核准冻结引发的对核电中长期成长空间的担忧”可能是2017年以来核电运营标的估值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核电作为极具战略意义的资产,不仅关系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也具有拉动整个产业链大额投资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当行业发展重回正轨、保持稳定的开工和投产进度,公司作为稀缺的核电龙头标的,或将有20%以上的估值提升空间。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05.8、106.8、117.5亿元,对应EPS为0.21、0.21、0.23元/股,对应PE分别为13.9、13.8、12.6倍,对应PB分别为1.47、1.38、1.2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机组核准不及预期,用电需求下滑,电价下调,核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