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签署协议,新能源热管理再下一城:公司与特斯拉签署协议,特斯拉向公司采购汽车换热模块产品,由于协议未对特斯拉采购量进行强制约束,具体采购量由特斯拉根据自身需求以订单方式确定,因此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但协议的签订意义较为重大,此举意味着公司已实质成为特斯拉热管理供应商。公司子公司上海银轮生产基地与特斯拉上海工厂同处临港自贸区,相约仅20公里,目前正加快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专用生产线,能够极大满足特斯拉及其他客户的服务的需求。我们认为,此次与特斯拉签署协议,充分体现了公司优秀的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和较为先进的产品研发能力,在特斯拉强大的品牌示范效应下,公司热管理新客户有望获得持续性突破。
疫情对一季度业绩存在一定影响,预计后期业绩会逐季上升:由于受疫情影响,国内汽车前2月降幅高达八成,公司一季度业绩存在一定的降幅。但国内疫情预计有望于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3月下旬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70%以上,随着国内下游整车销量的探底回升,预计公司业绩有望逐季提升。海外业务受欧美疫情的扩散,预计二季度或受影响,但由于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不高在30%左右,整体对公司业绩影响相对有限。
热管理行业前景广阔,订单放量有望贡献业绩: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对温度更为敏感,相对燃油车来看新能源车热管理技术要求更高,且新能源热车配套价值量是燃油车的3倍,当前全球新能源车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将极大的催生新能源热管理广阔的成长空间。公司长期积累汽车热换技术经验,在新能源热管理方面产品开联证券发较为领先,具备Chiller(电池深冷器)、电池冷却板、电机冷却器、电控冷却器、前端冷却模块、PTC加热器、热泵空调系统等核心产品,主要客户覆盖通用、沃尔沃、福特、宁德时代、吉利、广汽、比亚迪、宇通、威马、江铃、特斯拉等,新能源热管理订单较为充裕,在手订单预估超过30亿元,随着热管理订单的逐步放量,将有望贡献公司业绩核心增长点。
国六排放标准执行,尾气后处理有望受益:由于重卡国六标准执行在即,柴油机要达到国六标准需综合运用尾气处理技术,相对国五来看国六柴油机尾气处理配套均也明显增长,公司尾气后处理产品EGR、SCR等将充分受益;另外,公司乘用车EGR产品也具备量产条件,2019年8月获得了广汽乘用车订单,总体来看,国六标准的执行,公司尾气处理业务有望贡献另一增长极。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3.7、64.6和7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9和5.1亿元,EPS分别为0.40、0.49和0.63元,结合2020年3月16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23.5、19.3和14.8倍,考虑到特斯拉新客户的有效突破、新能源热管理广阔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严重下滑、新能源热管理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