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疫情加速渗透,龙头迎规模化获客
疫情为在线教育行业带来流量红利,行业DAU破亿,且新增流量中低线城市占比合计近70%,较平日提高约10个百分点,在线教育渗透率加快提升。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跟谁学等头部平台获客规模从百万级跃升至千万级,行业获客成本预计明显下降。但因课程免费或低价,预计对Q1业绩的拉动效果有限,后期仍需跟踪到课率、完课率、转化率、续费率、扩科率等关键指标。中长期看,具备规模化的师资招聘、培养能力,本地化的教研开发能力,稳定运行的平台技术保障能力的在线教育企业更能获胜。
教育信息化:疫情致B端需求大增,未来看常态化运用
短期由于“停课不停学”的要求,B端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大增,相应企业迎来产品进校良机,渠道资源强大+技术领先稳定性高+内容优质+运营服务全面周到的企业有望迅速铺开,但因疫情期大部分企业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预计对业绩提振的影响程度较小,其意义更在于占据学校入口。预判平台运行稳定、运营团队快速响应、服务到位的教育信息化企业或将更易博得B端客户的好感,顺利在疫情后引导付费采购。中短期来看,B端学校定制化的需求将上升,预计未来面向个体学校的、小额的、以软件、内容、服务为主的教育信息化订单将会增加,长期来看C端付费模式的占比将会逐步提高。疫情暴露当前教育信息化仍有不足,如区域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东部vs中西部,国家级省级vs市区县),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疫情事件有望加快形成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系统及产品的认知,未来提高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频率,推动教育信息化真正进入常态化的使用阶段。
高教:对冲疫情后就业压力,升学需求上升
对冲疫情后就业压力,2020年考研/专升本录取人数拟分别扩招18.9/32.2万人,对应增幅24%/70%+,民办高校将受益于扩招。一是疫情只是使得学校类资产收入确认延后,但并不会导致压缩学期长度而影响收入总量,且现金流无碍;二是参照2019年高职扩招百万情况(希望教育旗下高校专科招生计划增长40%+、民生教育集团专科招生计划增长28%),此次扩招名额大概率仍由民办高校承接,民办高校招生计划预计显著增加,且专升本名额增长更具弹性,保障内生增长动力,叠加外延并购持续,高教集团业绩增速30%-40%与当前板块20年动态平均估值15X并不匹配,低估值彰显配置价值。
K12课培:线下龙头转线上对冲风险,行业集中度或加快提升
疫情当前K12教培龙头更具抗风险属性:参考2018.12-2019.2期间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营收均约占全年的23%,比例较低,对龙头影响可控,叠加龙头迅速反应,将全部线下课转线上交付,影响程度进一步降低。如精锐教育推出精锐在线,2月份有望收入2.5-3亿元,全年指引突破10亿元,是2019年的5倍。立思辰旗下豆神大语文通过线下课转线上、开设6人小班、推出数学&英语&理科等新产品、多渠道合作引流、广厦计划、延长加盟校合同授权期限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壁垒。中小企业则普遍经营困难,约80%的机构表示账上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以内。目前疫情已影响到春招,若持续至4-5月,将进一步影响暑期招生,届时大量中小机构将面临倒闭危机,教培行业或在后疫情时期迎来洗牌整合潮,行业集中度因疫情而加快提升。
投资建议
2020年春季教育行业我们仍然建议关注:需求侧——(1)因疫情催化,在线教育加速渗透,龙头机构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停课不停学”让教育信息化企业有了极好的产品大力进校机会,有望推动未来教育信息化产品常态化运用;(3)缓解疫情后的就业压力,硕士研究生及专升本大幅扩招,民办高校招生计划料将显著增加,驱动内生稳步增长,叠加外延并购持续落地,当前的低估值凸显配置价值。供给侧——K12教培行业面临巨大考验,线下龙头迅速转线上化解危机,中小企业现金流则难以支撑,后疫情期行业或迎来洗牌整合潮,市场份额加速向龙头集中。A股市场建议关注:中公教育、佳发教育、立思辰。
此外建议关注好未来、新东方、新东方在线、中教控股、希望教育(海外市场标的,暂不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控制不及预期、监管趋严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坏账损失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