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机械设备行业点评:新基建助力城际铁路提速发展,智能制造夯实工业机器人应用基础

来源:中国银河 作者:李良,范想想 2020-03-06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事件

2020年首场国常会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据央视新闻2020年3月2日的报道,“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城轨投资维持高景气度,预计未来市场空间充足

2018年城轨交通建设投资达到5470.2亿元,同比增长14.47%。除2016年外,城轨投资持续保持2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至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18.9%。从项目储备来看,截至2018年底,我国城轨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达到4.27万亿,其中尚未完工投资约2.5万亿;批复的规划线路投资达3.89亿元。在此基础上,加上2019-2020年新获批的项目规划4700亿元,减去2019年城轨交通投资完成额(预计超过6000亿元),我们预计目前储备的城轨项目(在建未完工+规划已批复)总投资大概约为6万亿元,市场空间充足。

从轨道交通出行比率和城市轨道历程来看,我国较国际城市仍有一定差距。东京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86%,巴黎和伦敦70%,我国的主要城市上海、北京比率仅54%和44%;密度方面,上海、北京的轨交密度为0.11、0.04公里/平方公里,相较于东京的0.14,伦敦的0.26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18年我国目前轨道运营里程达到了5761公里,在建线路6374公里,规划线路7611公里,预计未来里程将保持较快增长。

(二)市域铁路发展成为新基建重要关注点,城轨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目前重要的发展目标。打通区域经济的市域和城际铁路有望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以长三角中心的上海为例,根据“上海2035”规划,未来将形成市区线、城际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从本次的新基建方向来看,城际铁将成为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三)“机器换人”的大趋势可能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主旋律,行业景气度向上

本次新基建中还包括了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其终端应用主要为智能化制造。相关网络与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未来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拓张,机器人作为终端产品有望长期收益。从目前来看,中国已成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6.8亿美元,2014-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9%,其中工业机器人57.3亿美元,占比66%。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刚刚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仍然不到德国和日本的1/3、美国的1/2,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工业机器人处于行业底部上行阶段,出货量有望企稳回升。201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到贸易战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许多存在机器换人需求的制造业企业选择保持观望态度,推迟了自动化改造的进,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下滑。但从2019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2019年10-12月增速分别为1.7%/4.3%/15.3%,结束了下滑趋势。我们认为,随着本次疫情的结束以及企业复工的开展,部分企业“机器换人”意愿有望得到强化,存在机器换人需求的公司将加速推进自动化改造的进程,2020年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3.投资建议

目前我国城轨储备项目充足,运营里程数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本次“新基建”概念提出要发展城际铁路,将有助于进一步打开城轨发展空间,板块风险偏好有望得到提升。我们推荐整车龙头中国中车(601766.SH),轨交控制系统公司中国通号(688009.SH),建议关注地铁信号系统龙头,研发铁路互联互通系统的交控科技(688015.SH),以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的康尼机电(603111.SH)、华铁股份(000976.SZ)等。

智能制造方面,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终端,工业机器人长期将受益。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机器人密度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之下,具备核心技术的国产龙头有望持续收益。我们建议关注埃斯顿(002747.SZ)、机器人(300024.SZ)等在工业机器人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

4.风险提示

城轨项目审批不及预期风险;新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