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们对此点评如下:
一、 疫情判断:拐点未至,初步遏制针对疫情发展,会议认为“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不仅强调了湖北形势严峻,还点名了北京。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共召开了四次会议(1月 25日、2月 3日、12日和 19日),19日常委会会议决定“将有关意见提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2月 21日)。
疫情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高度关切,会议频度前所未有。
从四次会议的表述来看,疫情逐步从“加快蔓延”(1月 25日)、“全国蔓延”(2月 3日)到“出现积极变化”(2月 12日)并得到“初步遏制”(2月 21日)。虽然拐点未至,但会议确认疫情稳步改善,肯定了防疫政策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在经济方面,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受到了“明显影响”,要“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在疫情得到“初步遏制”的前提下,这意味着“稳增长”的诉求上升。长期来看,会议强调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与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致。二、 工作重心: 统筹 做好防疫与“稳增长”会议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在 2月 3日之后会议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了总体的目标任务,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
紧跟疫情发展,四次政治局常委会也对工作重心实时动态调整,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持续上升。除第一次外,后三次会议均涉及经济工作,且篇幅和重要程度也逐步提升:本次通稿中有 7段涉及经济工作,而 2月 3日和 12日分别仅有 1段和 3段。 事实上,在当前情势下,强调经济工作不仅是为了“稳增长”,更是为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三、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财政政 策方面,会议的表述从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大力提质增效”变为“更加积极有为”, 预示今年财政政策基调将更为积极,赤字率、新增专项债规模或进一步上调。疫情爆发以来,财政政策为应对疫情已经推出了社保减免(2月-6月)、为疫情相关行业提供 3,000亿再贷款补贴以及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用等措施。此次会议提出要“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预计可能通过重启 PLS 进一步支持基建等重点领域。
货币政策方面,本次会议的定调更为积极,在“灵活适度”前多了“更加”两字。新冠疫情冲击使得货币政策边际宽松,节奏前置、力度加码,2月政策利率全面超预期下调 10BP。预计未来政策仍将处在适度宽松区间。价格上,MLF 降息或将在 3月再次落地,幅度为 5-10BP,存款基准利率也可能调降;数量上,信贷将强化对中小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精准”支持,包括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以及农业,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MPA 等结构性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可期。
四、 重点工作:六大方面会议对六大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包括
(1)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2)打好三大攻坚战;
(3)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4)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5)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6)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
在返岗复工方面,政策的思路延续 2月 12日会议“分区分级”的精准防控思路,并强调交通运输是“先行官”。
在三大攻坚战方面,脱贫攻坚仍保持在第一位,强调“确保”“如期全面完成”;第二位的污染防治,针对最新疫情的影响,增加了“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而防风险方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缀从“牢牢”改成了“坚决”,进一步强调底线思维。
对于消费、投资和贸易“三驾马车”,会议通稿中将消费摆在首位,足见其在“稳增长”中的重要性。针对疫情影响,会议特别强调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投资方面,会议继续强调了此前两次会议(2月3日、12日)中提到的“新投资项目”和“在建项目”,并将“在建项目”的措辞从“积极推进”改为“加快”,表明基建托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包括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贸易方面,会议对稳定外需的部署更加细化,在“尽快复工复产”的基础上,明确要“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疫情发生后的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房地产。
五、 小结:防疫进入 2.0阶段总体来看,221政治局会议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部署,验证了招商银行首席观点《新冠病毒防疫的公共经济学分析》的判断,随着疫情逐渐明朗,政策开始有序地向平衡防疫和复工的 2.0阶段过渡。预计未来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将结构性宽松,政策加快向复工复产倾斜,消费支持政策或将逐步推出,投资继续加快基建补短板,同时也将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