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文化的起源。“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宅”文化是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出现而诞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动漫、夸张的电动玩具等给当时的孩子以强烈的刺激,逐渐把握了青少年精神需求的主导权。随着“宅文化”的兴起,各种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在高速发展,“宅经济”也因此应运而生。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为“宅“文化提供基础。宅”文化在美国、日本发展比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传入中国大陆,但是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较快,尤其是国内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来,我国的“宅”文化发展迅速。据CNNIC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上半年中国城市移动网民渗透率为72.7%,全国网民规模也达到8.54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61.2%,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宅”文化盛行提供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