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这个做法也是存在隐患的。即使这一办法见效,对于企业来说,也只能是拿一部分负债的现金流去补贴本应属于自己的经营性现金流,从长期来看,企业可能面临的是更弱的资产负债表结构、更高的资金成本以及更不稳定的现金流结构。
1、在杠杆化的实体中,疫情并不止是给经济增长摁下暂停键这么简单,刚性成本随时可能会迅速吞掉企业的现金流。
2、稳定企业信用最优的手段是: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成本,稳定企业在边际上的利润:1)企业大部分刚性成本的根源是资金成本;2)但这不是指降息,也不是指 OMO 利率下调,企业的损失是“已发生”的,即使“降息”,也只能降低企业未来的资金成本,很多企业难以熬过这个时间差;3)我们此刻需要“反悔”机制,阶段性免息可能是更有效的手段。
3、另一个次优的方式是:重新拉高企业的筹资性现金流,从而对冲掉因货币流动速度下降而导致的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损失:1)一个略为困难的环境是:一旦企业的盈利下滑,则金融机构拆出资金的意愿也会下降,这会导致融资系统出现一个自我加速的恶性循环;2)面对这样一个下滑的系统,仅仅推行货币宽松可能不够(疫情可能会使得资金 risk-off 的速度更快),我们可能还需要通过监管政策的放宽来适度增加金融杠杆;3)但一个弊端是:企业拿一部分负债的现金流去补贴本应属于自己的经营性现金流的话,会恶化长期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企业本身的抗体也会因此下降。
4、动用次优的手段相对现实,甚至在疫情过去后,拉升融资的政策还需要再维持一段时间。这可能会造成收益率的继续下滑,建议利率债投资维持低杠杆、长久期。
5、我们需要担心信用风险的重新发酵,建议在信用下潜上,要有比之前谨慎得多的态度,同时也尽可能减少中低评级信用债的仓位。
风险提示:通胀超预期,再融资政策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