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个人的力量即便再强大,往往也只不过是时代洪流中微不足道的注脚而已。对资产管理行业而言,当我们回望历史,也不难发现,在个人能力之外、在产品净值之外,似乎也有一股更为重要的力量,再驱动着资产管理机构不断大步向前。
美国资管行业变迁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之后,情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美国开始主导国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以在70、80 年代的公募基金行业,无疑是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天下。这一时期,由于股票市场一直处在上下震荡的区间当中,因此,这一时期股票型基金很难出现整体性的扩容。但随着80 年代股票市场重新进入上涨通道,并自此开启了长达20 年的大牛市,美国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又再次出现了大规模扩容,而这也是日后美国公募基金能够成为华尔街中坚力量的重要历史背景。
中国资管行业变迁 自1998 年第一只公募产品成立后,公募基金的整体规模始终都没能突破2000 亿。但在2004 年之后,公募基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红利期,在国家自上而下的支持下,叠加同期开始的股票牛市,公募基金行业的总规模一度上演了3 年翻10 倍的大戏。而这也成为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第一次时代红利。2009 年,伴随着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银行资管、信托公司开始登上资产管理行业的历史舞台,在此后的10 年里,这两类机构都相继上演了10 年10 倍的扩张大戏。3 年之后,《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又再次吹响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大扩容的号角,在此后不到6 年的时间里,券商资管的管理规模就出现了10 倍的上涨。
展望 站在2020 年这个新10 年的起点,资产管理行业的新一轮浪潮才刚刚开始。在这段新征程的开端,回顾过往的行业起伏、思考其中的因果兴衰,或许才能让那些怀抱着光荣与梦想的人们,去拥抱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风险提示 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